原标题 沪市主板公司半年报: 盈利面持续改善 实体经济复苏明显
来源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祁豆豆 ○编辑 祝建华
8月30日晚,沪市主板公司半年报全面揭晓。今年初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全国上下一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沪市主板公司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经营业绩表现如何,市场尤为关注。
总体来看,沪市主板公司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扎实的经营积累,较好地经受住了经济下行的考验,也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同时,部分行业、公司尚未走出困境,推动经济恢复正常水平还需付出努力。
整体营收恢复持平 盈利面逐步修复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及内外部复杂因素影响,沪市主板公司整体业绩出现下降,总体符合市场预期。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沪市主板公司营收基本恢复,盈利面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沪市主板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33万亿元,同比下降约3%,相较一季度同比降幅收窄5个百分点,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实现净利润1.4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33万亿元,均同比下降约22%,相较一季度略有收窄。单季度看,二季度出现恢复性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2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环比增长约16%;净利润0.7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68万亿元。
盈亏面上,上半年1273家沪市公司保持盈利,占比超八成,273家公司亏损,相较一季度430余家亏损公司大幅下降,亏损面明显收窄。盈利公司中,近五成净利润同比增长,下滑家数及幅度相较一季度也有所下降。单季度看,二季度盈利公司1296家,其中两成环比扭亏为盈、六成环比增长;亏损公司243家,其中近四成环比亏损收窄。
实体经济复苏明显 业绩表现可圈可点
从产业结构看,实体类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7万亿元、净利润0.4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34万亿元,同比下降约6%、38%和42%,相较一季度分别收窄7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二季度环比分别增长约29%、153%和167%,实体经济复苏迹象明显。
经营性现金流方面,上半年净流入0.29万亿元,二季度单季净流入0.79万亿元,较一季度由负转正,同比增长约15%,造血能力明显改善,体现快速调整、应对危机的韧性和活力。金融类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约13%,主要系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提高拨备计提,保险业准备金计提增加等因素所致。
从规模看,大型实体企业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市值百亿元以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5万亿元,净利润0.38万亿元,降幅相较一季度分别收窄6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中小实体企业业绩明显回升,市值百亿元以下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收窄9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业绩复苏速度更优,体现“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从所有制看,国有实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万亿元,净利润0.24万亿元,同比降幅分别收窄6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民营实体企业营业收入更是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至9%,优于实体平均水平。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型企业韧性足,稳住了大盘,中小、民营企业调整速度快,活力强。
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公司迎难而上,稳定经营,依旧保持业绩增长态势。其中,既有国有企业稳固传统支柱产业基本盘,如中国中铁、招商轮船、海螺水泥等;也有民营企业助力新兴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如兆易创新、韦尔股份、药明康德等;还有一批基础民生行业的龙头公司,如海天味业、安琪酵母、永辉超市、圆通速递等,在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和便利的同时,也实现了业绩的稳定增长。
各行各业全面复工 恢复程度有所分化
二季度以来,随着各行各业全面复工,经济社会运行逐渐回归正常轨道。其中,受益于传统基建投资回暖、新基建布局加码等因素,通用及专业设备、橡胶和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仪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和技术服务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6%、54%、39%、10%和20%,业绩表现亮眼;食品饮料、电力热力等民生保障行业净利润增速转正,同比增长5%和2%,医药制造等防疫相关行业净利润降幅收窄,总体恢复程度较好。此外,疫情也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网络零售等,新动能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劲生命力。
前期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消费和交运行业在二季度出现一定复苏迹象,但恢复程度表现出不同步,部分领域复苏形势依旧严峻。消费行业中,汽车、家具、服装业恢复态势较为明显,汽车业二季度环比扭亏,家具、服装业降幅均大幅收窄;但住宿、餐饮、旅游、文体业仍处在深度下降区间甚至亏损状态。交运行业中,物流快递业降幅明显收窄,同比基本持平;以货运为主的水上运输业恢复较快,净利润同比增长25%;以客运为主的道路、铁路运输业则仍处于下降区间,航空运输业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此外,煤炭、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净利润降幅虽有所收窄,但叠加行业周期性因素影响,恢复进程较为缓慢,石油及天然气行业更是受疫情冲击和油价走低的双重影响,出现大额亏损。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民生活节奏和社会发展步伐,全社会面临严峻的风险考验。在这一段颇为艰难的时期,上市公司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具体来看,食品、医药行业第一时间复产复工稳定供应,有力支持基础民生保障工作;高速公路行业对疫情防治应急物资、医患人员等运输车辆通行免收费用;商贸零售、水电供应行业主动对供应商及中小商户减免商铺租金、降低经营费用,为市场主体纾困减压;煤炭、石油等能源供应型企业,保障疫情防控的同时稳定产量,保证能源安全;金融业通过发放信贷和利率调整惠及企业,通过稳资金保市场主体,带动稳就业、稳预期等全面推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