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歌调研“翻脸”风波
作者: 张苑柯
上市公司董事长怒怼基金经理?这一投资圈内罕见的风波在整个市场流传开来,引发业界关注。
8月29日星期六,平安资管对乐歌股份(300729.SZ) 的调研活动不欢而散。
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随后发表了一篇《致拟到乐歌股份调研的基金经理的一封信——我最近接待基金调研的一些感受》,并在朋友圈严厉斥责了此次调研的基金经理,称“年轻人功课不做,老三老四”,并表示乐歌不欢迎平安资管的基金经理来公司投资。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宁波,其官网在简介中称公司为“A股人体工学第一股”。在吴语地区方言中,“老三老四”有“没大没小、自以为是、摆老资格”的意思。
8月30日,平安资管当事人对此事发表回应,称双方沟通有误会,但有些问题在“多年的调研中,也是第一次碰到”。
消息发布后引发市场热议,人们不禁要问: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处?调研该问什么?又该怎么问?
一触即发的矛盾
项乐宏在29日发布的信中细数了几大不满。
他表示,大多数的基金都想赚快钱。“投资赚钱是基本的理性。但是,通过我的很多次基金接待,我感觉到,大多数的基金都想赚快钱,几乎没有基金愿意到工厂去看流水线、看工艺。”
项乐宏在信中提出质疑,为什么不对公司进行深入的调研,为什么置实控人长时间多次数大金额的增持而无视,为什么一定要等股价涨起来之后蜂拥而至,为什么总是只来到办公总部大楼里问问题,而不去工厂看设备、产能、工艺、质量,甚至不去问问装卸工、数数出货的集装箱、门口停了多少员工的车子?项乐宏认为更难受的是,平安资管突然临时通知需要调研,而“那些‘80末’‘90后’基金经理们颐指气使、居高临下的态度,至少让我无法接受”。
他表示,基金经理对乐歌的基本成长历史一无所知,“你根本没有来过乐歌一次调研;你根本没有去过一次乐歌的工厂,根本没有做过一次对乐歌员工哪怕基层员工的采访;你对乐歌过去几年收入没有成长实际产品和业务结构不断完善一无所知;你对我在周六临时接受你们调研毫无感恩;你对我花了一个小时给你们讲解企业运营的逻辑没有感恩,却教育我你们平安资管是如何开展投资……够了,如果乐歌需要秉承恳求您的态度您才肯来投资,那么我宁愿不要投资。”
平安资管股票投资经理张良8月30日在朋友圈回应称,感恩乐歌董事长,“一觉醒来,我的十多年投研生涯增加了新的经历。”
回头看看这次不欢而散的调研,张良表示反省了大概有两点冒犯了乐歌董事长:
第一,平安资管29日的调研是采取线上调研,没有上门“聆听教诲”,造成了双方沟通的误会。但张良表示,平安的团队在8月28日去过现场调研,做了功课,不存在所谓的“没有来过乐歌一次”。
第二,29日的线上调研,听了董秘15分钟的介绍和董事长半个小时的介绍,平安资管只在最后几分钟有机会提问。最终问了两个问题,“为何前两年公司营收增速不快,甚至有下降的情况……”;“今年的业绩增长受益于疫情,以后如果需求的增长减缓,是否能够通过市场占有率来提升?”
“大概是我们的问题特别冒昧?视频中董事长摔门而出,我们多年的调研中,也是第一次碰到。”张良称,看到了董事长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但是秉着为客户负责的态度,作为专业投资人,对任何一家公司的研究尽调,平安资管都要做到专业审慎,该问的问题下次一定还会问的。
曾经“少人问津”的乐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虽猛,但受益于居家办公的趋势,海外市场在家办公的需求暴增,乐歌股份各种办公桌订单不断,股价也涨势惊人。
今年5月,乐歌股份涨势初现,股价上涨32.95%;6月连续5个涨停板将累计涨幅拉升至89.28%。
8月27日,乐歌股份发布半年度报告显示,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5.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22%;基本每股收益0.79元。
发布亮眼的半年报之后,乐歌的股价再次涨停,28日涨幅高达20%。4个月时间,乐歌股份股价累计上涨331.76%,屡创历史新高,成为投资者的“香饽饽”。
项乐宏在信中表示,乐歌股份上市至今快三年,当初以16.06元发行,上市后最高涨到30多元,大概二个多月后跌回到最低18元。“我觉得公司不应该是这个价。于是,我从上市后的二个多月开始说服夫人开始增持,从最低18元一直增持到最高30多元,历时两年多,耗资近8000万元。”
然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很少基金经理来乐歌。“即使有个别基金经理来了,我作为董事长耐心接待,真诚解释,说我作为大股东实控人真金白银高于发行价在持续增持,告诉他们乐歌未来一定有美好的一天。要相信乐歌,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可是,真的很遗憾,几乎没有一个基金坚持到今天。”项乐宏称。
或许是等待了太久,平安资管的调研过程并未如项乐宏预期般进行,矛盾一触即发。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乐歌先后在6月16日、19日、21日和7月27日接待了4批投资者集中调研,涉及26家机构,涵盖银行、保险、券商、公募和私募等各个类型。
最新公布的半年报中,乐歌的前十大股东中大多为新进机构股东,包括全国社保基金、泰康资产、交银施罗德基金、明汯投资、瑞银和大成基金等。
切实调研才能双赢
乐歌董事长究竟为何“拂袖而走”,现实中是否存在言语和行动上的冒犯,目前双方各执一词。但其背后的问题却浮出水面——投资圈的甲方和乙方该如何相处?双方是对立关系吗?是否有高下之分?
实际上,机构调研对于上市公司和机构是双赢,优质上市公司借助调研和报告被更多投资者所“看到”;机构借助调研更确定自己的投资判断,以便于日后对上市公司进一步“加码”。
通常来说,卖方机构更加愿意组织买方调研市场关注高的个股。而在同一时期多家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集中调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机构对此上市公司的关注。此外,一家公司在有再融资需求时,也可能借机构调研抬升股价,以保证顺利筹资。
某基金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使得调研更高效,在调研之前研究员会仔细收集大量的资料,包括目标公司及其母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业绩、历史渊源等多方面的内容。
上述研究员举例,如果去调研的是生产型企业,一般会去看生产车间,了解生产设备及产品的相关情况,通过细节对比与该公司经销商、上游原料供应商、终端消费者了解到的情况、相关市场价格等交叉印证公开数据中的业务状况。
收集资料、实地参观后的重要一步,就是与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中,高管未必会将公司的战略执行程度全盘托出,戴着“滤镜”看自己的公司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员往往会针对性地问竞争对手的情况,或在调研竞争对手公司时问问其对目标公司战略的看法。
某基金公司投资人表示,曾经也在调研时遇到过双方意见相左而出现小摩擦的情况,但只要是为了调研结果达到真实、有效,有些小摩擦也可以理解。
“其实不怕投资方和上市公司在调研过程中翻脸吵架,最怕他们客客气气、有商有量的,最后合起伙来,苦的还是散户。”上述投资人称。
有投资机构认为,上市公司董事长不应该说“不欢迎谁来投资”这样的话。也有分析师认为,该问的还是要问,基金不是来取悦对方的。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该在调研前对公司多一点了解,多一分理解。多位接受采访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他们欢迎主流机构投资者去公司调研。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