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据引发的思考
来源:凌鹏的策略随笔
今天我们统计了2000年至今A股所有上市公司连续N年扣非净利润增速超过M的数量,结果如下:
很自然,我们查了三家连续七年增速超过50%的公司,前两家是金种子酒和古井贡酒,最后一家你可能想都想不到---康得新。
康得新2007年扣非净利润为1700万,经过七年超50%的增长,到2014年扣非净利润为9.9亿。事实上,此后三年,其利润增速还是30%+,到2017年年底,扣非净利润为24.05亿。从上述表格看:连续三年增速超30%的公司有1368家。但是在10个亿的基础上连续三年超30%是很少的。所以,康得新可以说连续十年业绩高增长。
现在很多人轻描淡写地说“这公司作假”,但是股价十年20倍,并且从报表看这十年扣非利润增长141倍,怎么能如此一句带过。难道当年投资人都很傻?如此事后诸葛的态度,我们无法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任何东西。
我们都说投资要基于常识。什么是常识?常识就是基于大量研究后构造的大数定律和普遍规律。但是这个世界确实存在一些异常值,正是由于这些异常值如此炫目,我们才会给予这些异常值如此高的权重,而忽视了芸芸众生。就像看NBA,我们总喜欢看五佳球和集锦,而忽视一个个平淡的两分。回到投资也是如此,经过研究明知道连续五年、七年取得高增长很难,但总是相信自己手头的公司就是这种异常值。我们有太多的逻辑和梦想,却不相信常识。
就像现在,很多公司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都可以达到100亿,或者是赛道优良、或者是龙头集聚。但只要简单拉一下数据就知道,A股3975家公司仅有105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超过50亿,其中超过100亿仅59家。而这59家公司中有47家属于银行(20)、地产(8)、建筑(5)、证券保险(6)、采掘(4)、电力(长江电力)和钢铁(宝钢)、铁路(2)等天然大市值领域。其他12家优秀的公司分别是茅台(412亿)、五粮液(174亿)、上汽(256亿)、温氏(140亿)、海螺水泥(336亿)、格力(247亿)、美的(242亿)、三一(112亿)、万华(101亿)、恒力石化(100亿)、工业富联(186亿)、海康(124亿)。这么多年也就这12家公司,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这59家公司大部分TTM PE低于15倍甚至10倍,当利润提升,高成长变得越来越难,估值会降低。这些都是常识,可为啥现在这么多公司未来三年的利润就会超100亿,那个时候估值还能给30倍?
我不是说所有2000亿以上市值的公司就不合理,但是当我们知晓了数据统计、当我们手头持有的公司接近甚至超越标准,是不是该多个心眼?这个时候一定有炫目的故事、无懈可击的逻辑、板上钉钉的数据,但当年那些最终无法超越或者出现黑天鹅的公司,何尝不是如此?
在我最近半年的文章中,我反复强调:投资不是未来致胜,而是现在就占优,而研究的意义不是预判未来,而是测算当前的胜败概率。肯定有一些公司能超越、能颠覆,否则这个世界就不会进步;或许按照大概率下注,短期内的结果也不会好。但是这恰恰是投研框架的命脉所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