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十四五”东北振兴如何取得突破?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20-09-05 19:38:16


9月5日消息,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与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今日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东北亚:深化改革、合作共赢”,中国东北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凯发表演讲。

李凯表示,虽然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目前东北振兴基础不稳,体制机制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东北积蓄力量探索方向的时期。要认识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规划上要留有余地。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东北经济的形势和问题

(一)东北经济形势趋稳

2019 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经济增速分别是 5.5%、3%、4.2%,虽然位列全国最后五名,是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经济板块;但是相比较于 2016 年,占东北经济一半的辽宁经济在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东北经济已经走出发展最困难时期,开始步入恢复发展轨道,呈现出总体向好的局面。新冠疫情对这种趋势会有一些影响,会减慢这种态势。

(二)营商环境初步改善,受到市场认可

2018年10月11日,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联合宣布股东双方将延长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至2040年(从2018年至2040年),同时对华晨宝马的投资将增加30亿欧元;

2018年12月26日,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大连长兴岛正式投料开车,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

2019年5月15日,万达与沈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在沈阳再投资800亿元,包括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国际医院、国际医院和5个万达广场;

2019年6月12日,腾讯与沈阳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助力沈阳打造“城市超级大脑”;

2019年3月23日,石油巨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盘锦鑫诚集团公司在辽宁盘锦联合成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资额超过百亿美元,共同打造集约化、高端化、差异化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2019年6月15日,沈阳市政府与恒大集团签约,恒大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整车研发生产基地落户浑南、轮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落户铁西;

2019年6月29日,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计划在沈兴建沈北“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浑南世博园“梦沈阳”项目、浑南高端酒店及居家生活商场项目和浑南“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

2019年7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集团将进一步把沈阳市作为重要投资发展城市;

2019年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黑龙江省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社会治理、惠民服务以及深化开放合作等领域开展合作,建设“数字龙江”;

2020年,这次疫情中,东北地区的公共医疗卫生力量,在全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实际上包括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都是东北的相对优势。

(三)外部拉动作用在加大

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外溢,朝阳设施农业进入北京、农产品深加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高铁经济初步见效。对口合作、飞地经济、外派干部等方面都在起作用。哈尔滨深圳产业园。

(四)振兴东北战略初步成型

中心城市战略、开放战略、人才战略等。沈阳在谋划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哈尔滨、长春在建设中心城市,大连目标是国际化开放城市,辽海欧等。这些战略具有长远意义。

(五)经济体量小,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下降

东北三省2019年的GDP为50248亿元,排在河南和四川之间,不及河南一个省的经济规模(河南2019年GDP为54259.20亿元)。

东北三省2019年的GDP规模相当于2012年水平,相当于7年都在补历史欠账。

东北经济要集中解决经济总量问题,壮大总量,然后谋求高质量发展。

东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下滑,1978年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3.98%,2019年为5.1%,为建国以来最低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省市年度GDP数据,经整理计算。

注:由于采取分级核算,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相加不等于全国总计,二者有出入。

(六)缺少体量较大的消费性产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是全国体量最大的消费型产业,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6 万亿元,而东北三省这一产业仅实现 665.5 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例为 0.63%;

从横向来看,河南、重庆等地抓住了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会,2018 年河南省这一产业占全国的比例为 3.81%,重庆占 4.25%,广东占 36.57%。

从这一产业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2018年辽宁为 2.5%,吉林为 0.56%,黑龙江为 0.19%,而河南、重庆分别占到 8.08%和 20.83%,广东更是占到 38.78%。

(七)对东北振兴形势的整体判断

虽然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目前东北振兴基础不稳,体制机制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东北积蓄力量探索方向的时期。要认识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规划上要留有余地。

二、东北振兴的理论基础

(一)雁行模式——产业转移的带动作用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各国、各地区产业分工与梯度转移以及经济依次起飞的动态过程,称之为“雁行发展模式”。东亚国家按照“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的产业转移顺序,呈现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多层次赶超的格局。

第一层次: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日本居于东亚经济发展的雁头地位,从事技术开发并进行产业转移,带动地区的经济增长;

第二层次:具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四小龙”,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是东亚经济发展的雁身;

第三层次:作为雁尾的东盟和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日本和“四小龙”产业结构转移的机会,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奋力追赶、努力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比较优势转换的阶梯上攀升。

“雁行模式”的基础是贸易圈中存在产业梯度差,“雁行模式”的特点是“随着产业转移的方向,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时的中国处于第三层次,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了第二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大都去了中部(郑州)和西部(重庆、成都等),所以东北缺少外部产业转移的带动作用。

(二)新结构经济学——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相匹配

新结构经济学

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在此基础上把现在能够做好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逐步实现发展。当企业所选择的产业和技术都与经济体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相符时,经济将会最有竞争力。即发展战略要与比较优势相匹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的共同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对东北的启示——发挥比较优势

东北经济结构的短板:以纺织服装、家电与消费电子为龙头的轻工业集群和相应商业网络严重缺失。东北经济结构的长板:由其禀赋结构及其历史遗产积累起来的重化工业。过去振兴东北的战略思路是侧重“加长避短”(提升重工业忽略轻工业)。而根据东北的人均GDP水平来看,2019年辽宁为57191元,吉林为43475元,黑龙江为36183元,与泰国(7808美元)、利比亚(7683美元)等东南亚、非洲国家相近,现阶段主导型的比较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这一比较优势恰好是东北经济结构的短板,且目前的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相背离。

(三)转轨经济学——政府转型和市场主体培育

经济转型

转型本质上是重大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包括国家制度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是全方位、均衡化的变革。

激进式变革:苏联解体、苏东剧变等国家体制机制改革;渐进式变革: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

经济转型对东北的启示——政府转型和市场主体培育

改革开放后,东北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但政府治理方式和市场主体培育水平没有跟上。所谓转型,就是体制机制的变革,不光是政府转型和思想意识变革,还应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主体的培育,以及政府与市场主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等,

综上三种理论,可以得出东北振兴成功的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外部拉动的战略机遇;其二,振兴战略与资源的匹配;其三,可持续的体制保证。

三、“十四五”期间东北振兴的主要突破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东北目前形成了低水平的经济均衡。要想发展实现振兴,必须在某一点或者几点上实现突破,打破这个低水平均衡,才能实现经济的彻底振兴。十四五期间,东北振兴的主要突破点思考如下。

(一)发展能够支撑东北经济的大规模产业

东北经济,最终要解决经济总量过小的问题,没有量就没有高质量发展。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实行可靠的产业政策,发展大体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消费品工业、服务业。正确理解国家安全产业、大规模主导产业、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保证国家安全产业、重点支持支撑产业,哺育先导产业(精细化、多元化、消费化)。

(二)将东北打造成“对外开放新前沿”

以深化开放做为发展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面向东北亚,深耕日韩,兼顾全面。

向南开放:将大连做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高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深化同日本、韩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打造“东北版上海”;

向北开放:将哈尔滨打造成向俄开放新高地,推进与俄罗斯交通基础设施的新通道,推进与俄罗斯合作的新领域;

向东开放:将丹东建设成东北新型开放城市(开放特区),将珲春打造成图们江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沿鸭绿江、图们江将对朝俄口岸打造成贸易往来“珍珠链”,将沿乌苏里江流域口岸打造成对俄往来的“黄金水道”。

向西开放: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华北通道)深化同蒙、俄合作。

(三)抓住东北唯一可抓住的大产业——“服务业”

服务业的开放,是最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机会。在未来10-20年内,中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将是服务业,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就是服务业。

2019年,中国 GDP 为 99.1 万亿元,美国 GDP 为 21.4 万亿美元,中国约占美国GDP的 2/3,如果中国以 6%、美国以 3% 的年均增长率发展,中国会在 2035 年超过美国的经济体量,也就是需要再花费 15 年。

在中国经济总量赶上美国时,产业结构也应与美国现有产业结构类似,目前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约为 52.4%(中国为 53.9%),而美国第三产业占比为 77.4%(2017 年),发展空间很大。

(四)明确定位,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战略

在现有区域战略基础上,突出中心城市战略,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增长动力源的发展思路,壮大哈、长、沈、大四个中心城市,形成东北振兴的动力源。要先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再拉动城市群、城市带。

动力源,不仅要在东北地区内部有优势,而要在全国也有优势,能够具有人才、资本、产业的全国竞争力,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动力源。

将沈阳定位于大规模中心城市,将大连定位于高水平开放城市和国际服务业开放城市。

(五)推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加起来不到广东的一半,这么小的经济份量,再不搞一体化就会有很多资源浪费。

东北三省产业同构的问题比较突出,疫情冲击下东北产业链调整的需求增大,可以在东北区域内产业链整合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群、中心城市发展是东北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主体,形成东北城市经济合作新格局。东北四大城市在强化本省协同发展的同时,要从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出发,打破行政壁垒,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和合理分工,以中心城市紧密合作加快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

(六)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方向

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释放活力,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来破解当前遇到的问题。为长远发展打下制度基础,包括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建设。

放松管制,保持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的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大激励机制,释放市场主体和社会的创造力,有效激励改革动力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