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胡晓义: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四点认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参加养老保险是否不如个人存钱?将来是否发不出养老金?农民养老金和职工养老金相比差距太大,是否不公平?年轻人考虑养老问题是否尚早,不需要急于参保?
9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养老现状与养老金融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针对上诉四点问题在演讲以及后续媒体采访中做了自己的解释。
胡晓义曾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参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及多项社会保险政策。胡晓义在会议上表示:“这些年自己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一些有关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误解和疑惑,因此我想从四方面来谈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基本认知。”
以下为经济观察网独家整理的胡晓义演讲及采访精简文字。
参加养老保险不如个人存钱?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五个方面的基本事实。
1.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到今年8月底,已经覆盖了9.82亿人(包括在职和退休领养老金),相当于制度规定人群范围的93%左右(儿童少年为制度规定外人群),其中有2.87亿人已经在领取养老金。
2.为维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除了个人缴费、用人单位缴费,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安排财政补助。中央财政在这方面每年的补助超过1万亿,形成了养老保障制度重要的供款渠道。
3.现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建立了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障制度。常见的模式有三种——英国、加拿大的普惠制;日本、韩国的社会保险型;新加坡的储备积累制度。就发达国家而言,基本实现了法定人口全覆盖,因此养老保障制度是国际主流。
4.虽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自愿性的,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强制性的,只要是属于这个群体,都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法定义务,不存在个人选择的空间。
5.我国的确支持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如职业性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但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一直发展的比较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仍是整个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压舱石,这个结构不会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覆盖范围大,资金规模也非常大,去年全年总支出5万多亿,相当于我们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2%。
基于这五个基本事实,可以说参保不如个人存钱的说法是不对的,如果放弃和逃避由国家承担托底责任的一种保障制度,幻想只靠自己存钱就能实现自我保障,总体而言不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
将来发不出养老金?
需要从两方面看待——一方面确实有这方面的危机,另一方面也不要夸大这个危机。我们从三方面情况来看。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确实存在着资金长期平衡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人口结构变化,即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开始源于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那时候我们完全没有退休压力,因为人口年轻化,退休人员很也少,因此负担就很轻。可是到了20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10.46%),说明中国迈进了老龄化门槛;202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8.1%,说明人口老龄化的速率也非常快。具体体现在人口抚养比上,2019年人口抚养比达到29.2%(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约要负担29名非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近些年还在上涨。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忧虑将来发不出来养老金。
2.我们不能简单从完全储备积累模式的视角来评估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果这样会夸大它的危机程度。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为现收现付,意思是保持当期的收支平衡是核心目标,而不是把未来的积累作为核心目标。
3.老龄化是现实以及大趋势。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国家已经采取和正在谋划一系列重大改革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很快基本养老保险就要实行全国统筹,在结构上调节地区存款方面的余缺;中央提出的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改善抚养比,从而解决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把养老保险结余基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增加国家社会保障战略储备来扩充积累。
总的来看,我们对人口老龄化和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带来的压力必须有高度忧患意识,要积极应对,同时也要正确判断这种风险的程度,需要有制度自信。其中最根本自信建立在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上,所以我认为完全不必担心养老保险制度行将崩溃。
农民养老金水平和职工相比差距太大,不公平?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从横向来看,是两个大的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在养老金待遇水平方面,2019年职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在2900元/月左右,而农村居民养老金平均在170元/月左右,差距确实比较大,但是要把差距在短时间内拉平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考虑几方面情况。
1.两者差距是我国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客观反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将近70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不到10年,考虑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是能够覆盖全国最广泛的
群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只能从低水平起步,这已是基本常识。
2.由于城乡就业情况不一样,收入情况差异大,所以两种制度安排的筹资结构不一样。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个人工资收入的8%,其次,用人单位还要缴纳工资总额的16%,同时还有财政补助(占比小),但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标准非常低,并且它的筹资中国家补贴占了70%以上,
如果两者拉平对高缴费的职工来讲,是不公平的。一是职工缴纳的钱更多;二是国家财力不能承受;三是两项制度的作用不一样。基本养老金对于企业退休人员而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农村居民来说,是补充性收入;四是城乡消费水平有差距,同样的钱,在城乡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不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结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差距确实比较大,国家已经多次安排进行调整,也制定了逐步提高的机制,但是完全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还需要时间,特别是有赖于城乡经济社会总体上的平衡发展。
年轻人考虑养老问题尚早,不需要急于参保?
我们的实践调查显示,城市人群中不稳定的就业群体更看重当前财务安排,而相对比较忽略今后的财务。要让所有人特别是年龄轻的社会成员群体去完全透彻理解养老保险制度机理,其实是有难度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1.老龄化来势凶猛,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可以直观看到所谓白发浪潮汹涌而来。这不仅关系到2亿多老人的老有所养问题,更深度影响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养老不是部分群体、部分家庭的困扰,更是政府的忧思、全社会的痛点,青年群体作为社会未来不应当,当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2.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特质就是风险的普遍性,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养老财务安排问题。无数事实证明故意的推迟或者缩短社保缴纳最终遭受权益损失的是自己,我在实践中也碰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3.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的制度,追求当期平衡,而这种制度实质性含义是代际协议,即工作的一代人创造财富来供养退休的一代。如果我们不缴费不参保,代际赡养链条就中断了,你就没法享受后代的财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