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年间从落后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如何做到?
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今年是广东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成就举行发布会。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马兴瑞介绍,40年来,广东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0万亿元、达10.77万亿元,财政收入达1.27万亿元、是首个超万亿元的省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4万亿元、约占全国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跃居全国首位,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300万户、约占全国1/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双双超过5万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4家。
“回顾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推动经济特区在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马兴瑞说。
经验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兴瑞说,在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始终是把握方向、驾驭大局、引领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守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初心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特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经验2: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马兴瑞表示,经济特区是我国向世界开启的“窗口”,根植着开放先行的基因。广东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积极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等优势,率先打开国门搞建设,成立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紧把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重大机遇,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他给出了一组数据:特区累计引进外资1500亿美元、占全省1/3,世界500强企业有300多家在特区投资。
经验3:敢闯敢试、大胆探索
“改革创新是特区的灵魂,是特区与生俱来的重要使命。”马兴瑞表示,广东始终坚持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大胆冲破思想束缚,坚持不争论、坚决试,明确提出“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率先推进价格闯关、土地拍卖、工程招标、证券市场等领域改革破题,探索出1000多项开全国先河的改革举措,比如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诞生第一份劳动合同等,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经验4:创新引领
马兴瑞坦言,特区从“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起步,在加快筑牢产业基础的同时,特区人敢于打破既有路径依赖,准确把握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在全国首开先河重奖科技人员,大力吸引国内外创新要素集聚,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催生出华为、腾讯、格力等世界级创新企业,闯出一条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9%左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经验5:坚持苦干实干
马兴瑞说,埋头苦干是特区精神的重要内核。正是在这里,率先发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40年来,一代代特区建设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推动中央建设经济特区的伟大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特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生态宜居水平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