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时隔两年,华润医药又开启“A股猎手”模式,然而这次瞄准的不是面向大众的药物保健品,是此前鲜有涉及的血液制品,“跨界抄底”是否会引起消化不良?
9月28日,华润医药公告称拟收购血液制品巨头博雅生物控股权。
公告称,华润医药已与博雅生物控股股东高特佳订立有关建议收购事项的意向书。后者拟将其持有的16%公司股份中的部分转让给华润医药,并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剩余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华润医药行使。若上述事项最终达成,华润医药将成为博雅生物的实际控制人。
据悉,博雅生物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业务,是全国少数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血液制品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血制品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华润医药收购博雅生物,或是想以此快速切入血液制品领域,补足血液制品业务的空白。
实际上,自2016年上市,华润医药就高调宣称集资净额中近半都将用于战略收购。不过,资本市场对于华润医药的资产整合能力并不看好,认为其只是在收购资产拼盘,机械拼凑的资产整合只扩大了规模,却无法拉高利润,这是华润医药的硬伤。华润医药与国药集团子公司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为目前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三家千亿级市值公司。而华润医药是中国第一大非处方药制造商、第二大医药制造商和分销商。但上半年在医药相关领域涨势如虹的背景下,而华润医药股价却跌至了历史低点,而这背后除了对其战略收购的质疑,医药集采下其核心医药渠道业务在集采后受到明显打击。
主营业务的焦虑
华润医药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医药制造与医药流通,产品覆盖以仿制药为主的化学药、中成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鲜有涉及血液制品领域。而此次“跨界收购”背后,实则隐含着主营业务下滑的焦虑。
在医药制造业务中,华润医药在A股布局有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和华润江中“四大金刚”。其中,东阿阿胶是国内阿胶行业龙头;华润三九主营中药和OTC发展平台;华润双鹤主化学和生物药;华润江中的主要方向则是非处方药、保健品和功能食品。
随着医药集采政策逐步落地,如今仿制药带量集采趋于常态化,生物药和中成药未来也大概率将纳入带量集采。而药价下调,利润必然大受影响,华润医药的主营业务收到正面冲击。
从近年财报上看,公司去年营收增长7.8%,净利下滑29.7%,归母净利下滑13.7%。而今年上半年,公司报告期内营收893.87亿港元,同比下降12.3%,归母净利润25.77亿港元,同比下降15.1%。
今年上半年,华润医药旗下的东阿阿胶总营收同比减少42.06%,净亏损8402万元。此前,仅东阿阿胶一块业务,就为母公司贡献净利占比超10%,还曾因利润丰厚,被媒体称为“药中茅台”。
华润医药在A股布局的另外3家公司日子也不好过。除华润江中勉强维持了营收增长1.54%,净利增长7.14%的业绩,华润双鹤、华润三九总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由于医药流通环节被压缩,蛋糕越来越小,巨头间市场份额的争夺也更为激烈。
医药流通原先一直是华润的强势业务,在这块长期与国药、上药稳坐行业前三。然而去年上海医药在该块业务上营收1630.76亿元,华润医药营收约1545亿元,除了行业老大国药控股地位难以撼动,原先胶着的二三名竞争正在被逐渐拉开差距,留给华润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政策影响与业绩低迷叠加的利空也体现在了股价上。截止9月30日,华润医药今年已下跌43%,与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一片热火朝天形成强烈反差。
并购大计的失速
医药集采政策迫使医药行业整体转型,中小药企面临被淘汰的威胁,而巨头则忙着跑马圈地打造规模效应,在行业洗牌加速时,华润似乎跑的不够快。
事实上,华润医药自诞生起就带着外延式发展的基因,担负着行业并购整合的重任。
华润医药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旗下,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要求,在重组央企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医药资源的基础上成立的大型药品制造和分销企业。2016年华润医药上市时还曾宣称,将把上市集资净额13亿港元中的45%用于中国医药领域的战略收购。
然而“雷声大,雨点小”,近年来华润医药的并购动作明显节奏放缓。
2008到2010年是华润布局医药领域最为活跃的时期,接连完成了对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和北京医药集团的并购重组。2012年,华润医药收购了华润紫竹、医药研发中心和华润医药商业。2016年收购了华润堂,2018年收购了华润江中。
此后华润医药在收购方面再无更大动作,反而因为盘子铺太大,陷入了“四处救火”的困境。
2018年,华润医药旗下头牌东阿阿胶遭遇舆论危机,从原先的“高级保健品”,到被扒是不好吸收的水煮驴皮,只是“智商税”,在市场瞬间失宠。17年销售额为73.72亿元,而去年销售额仅为不到30亿元,两年间巨挫六成。
除了东阿阿胶,从整体上看,被华润医药收购的其余企好像也没有享受到“集团化”带来的渠道红利。华润三九与华润江中在被入股后一直表现平平。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华润三九的感冒药业务受到巨大冲击,至今业绩仍未完全恢复。
有业内人士表示,受到政策面的影响,药企短期确实承受较大压力,业绩会不太好看。但两票制、带量采购、医保控费这些改革都是大趋势,长期来看企业在销售环节的利润空间必然会被压缩,一些“重销售,轻研发”的传统医药企业需要尽快转型调整。
此次华润医药收购博雅生物,一方面可能是想加码“研发属性”更重的业务,另一方面或许也与其大股东麻烦缠身,急于脱手有关。
然而华润医药此前的收购动作大多是一些“2C”的药品保健品,而如今“跨界抄底”血液制品这一“2B”性质的业务,其原有业务与销售渠道是否能与博雅生物进行协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