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上海证券报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10月1日至4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20.2亿元。
携程门票平台最新发布的“2020十一景区门票在线预订报告”显示,假期前四天(10月1日至4日),携程门票预订量全面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长达到100%,创下历史新高,为目的地景区增加大量客流,景区票量最高增长3706%。
数据还在持续更新,几千亿元的旅游市场大蛋糕怎么切?从长三角市场可以看出端倪。
长三角旅游市场增长迅猛
携程报告数据显示,景区消费是今年黄金周的核心,国庆景区的游览人数已达到今年峰值,并且出现增长趋势。
“看到长假第一天的门票订单数据,我们都不敢相信,蹭蹭蹭往上走,到了下午3点27分,票量就超过去年一倍,全天的门票量增长超过了200%。”一位在假期监测门票数据的携程产品经理介绍说,非常兴奋看到各地景区重现客流高峰(金麒麟分析师),旅游行业和企业太需要这样的火爆场面。
十一假期哪些景区和目的地的人气更高?携程门票平台报告显示,截至10月4日,上海、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广东、陕西、贵州、湖南十大省市景区的预约人数最多,成为今年十一景区旅游的热点省市。
其中,上海、北京两大城市景区的人气最高,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区域,旅游人气也创今年新高。
以上海为龙头,长三角旅游消费市场在“双节”期间表现尤为亮眼。据上海市文旅局数据,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上海接待游客528万人次。全市150多家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419万人次,同比增长3%。
在携程门票平台发布的国庆在线预订十大热门增长景区前十名排行榜中,长三角景区占据四席,分别是南浔古镇、上海欢乐谷、上海海洋水族馆和浙江乌镇。
哪些景区在线预约人气最高?携程门票平台报告显示,上海有三大景点上榜,分别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其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位居门票预订人气榜榜首。
根据中国铁路上海局最新数据,今年国庆黄金周铁路运输期限为9月28日至10月8日共计11天,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222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02万。长三角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市场同步反弹
携程门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期间国内景区重现热闹景象,说明国人外出旅游消费的信心极大提升,我国景区旅游消费市场将全面进入恢复增长阶段。
旅游业的复苏也促进了消费市场同步反弹。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便利蜂获悉,该公司在全国20个城市近1600家门店的消费数据显示,仅10月1日,便利蜂的服务人次(包括外卖)就达到了“百万”量级,同比去年10月1日增长了32%,环比9月30日增长了100%以上;销售额同比整体增长了50%左右。
其中,上海人在“买买买”这件事上从不示弱,市场消费增长迅猛。国庆当天早上8点,在位于上海宝山和周浦万达的两家苏宁百货外,消费者已“大排长龙”。
苏宁百货针对国庆结婚潮,特别推出了“黄金最高克减60元”的折扣活动,吸引不少消费者买金。
消费者在苏宁上海周浦万达百货购买金饰
苏宁百货大数据最新统计显示,十一期间,上海苏宁百货黄金珠宝环比激增,其中,老凤祥、六福珠宝和周大福深受消费者青睐,勇夺销售额前三。
“今年可能会是最拥挤的结婚季。”苏宁百货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称。
转场到上海文化商业地标——豫园商城,十一期间,这里也是游人如织。
“国庆长假期间,上海豫园客流量已恢复至往年八成,单日最高可达约18万人次。”豫园股份有关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十一期间,豫园最高楼——天裕楼全新亮相,汇聚大量国潮品牌和知名IP,推动长假上海消费市场复苏。
作为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也成为节日期间市民游客体验不同国别商品和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在进博会进入倒计时30天之际,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又引进新加坡、韩国(釜山)、俄罗斯、拉脱维亚、塞尔维亚、巴拿马、匈牙利、斐济、菲律宾等9个国家馆。预计到第三届进博会开业前夕,贸易港开业的国家馆数量将达到46个。
“新西兰馆自9月开馆以来销售额增长80%,很多顾客慕名而来。特别是店内的比利时遇喜冰淇淋,消费者基本进馆必买尝鲜。”贸易港新西兰国家馆运营总经理唐雯艳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编辑:陈芳
往期回顾
科技股大爆发,中芯国际大涨7%!全球股市普遍上扬
看清楚,近期究竟谁在减仓?
上市首日就开板,打新策略需要调整了!
本期责任编辑:赵唯佳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