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循环 各地冲刺“十四五”规划编制
时代周报记者杨佳欣发自北京
“疫情并没有影响‘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进程。疫情所暴露出的问题,反而会在‘十四五’规划中得到体现。”10月9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展战略与规划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省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的起草阶段,“预计10月底可形成正式初稿”。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将成为此次全会的核心议题,各地也将根据此建议对当地的“十四五”规划做进一步细化,最终版本在明年地方人大审议通过后发布。
目前,各地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2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吉林、辽宁、湖北、山西、陕西、海南等省份均已就“十四五”规划召开发布会及相关座谈活动。
叠加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十四五”规划既是“十三五”规划的延续,同时也将包含新的特点。
“像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产业政策、区域规划、保障措施等,多是常规性的,有延续性。在新时代、新阶段,各地‘十四五’规划还需直面和解决很多新内容。”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各地“十四五”规划一般需要包含以下重点: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新认识和最新判断;发展理念、目标、思路、重点的必要调整;推动改革开放、完善产业政策、补齐民生短板、防范重大风险等具体部署。
地方规划编制聚焦“双循环”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多地强调构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性。
2个月前,天津市在“十四五”规划调研研讨会提出,“十四五”规划编制要“准确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9月初,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十四五”重大问题研究专题会上强调,要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将湖北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10余天后,吉林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强调,要深刻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的战略抉择,“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双循环’很可能会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重要的新发展战略。”王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各地关注经济“双循环”实属必然。面对“去全球化”和中美“脱钩”风险加大等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双循环”已经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治国方略之一。
如何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强化产业链成为不少地方的重要抓手。
上述天津市“十四五”规划调研研讨会强调,规划编制在认识“双循环”战略的同时,要“发挥天津创新资源优势,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新时期,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要特别突出一个‘新’字。”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周景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都要更加重视国际国内两个循环的协同发展,重点突出外需面临的不确定性、持续提高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占比,推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向中高端迈进。
“各地条件不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此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省份,也应该更加关注挖掘内需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周景彤说。
地方经济变局或拉开帷幕
“十四五”开局在即,地方经济或将拉开新的竞合帷幕。
2019年,国内首现“10万亿GDP俱乐部”:广东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江苏GDP总量为99631.52亿元,距离10万亿元大关仅有一步之遥。此外,四川、湖北、福建、湖南等省全年GDP增速均突破7%。
除构建“双循环”外,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望成为地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思路之一。
近几年,一系列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国家级规划陆续出台,主要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等。推动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成为“十四五”期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此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调研北京“十四五”规划编制时提到,要大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在更大范围和空间优化配置资源,加强产业链协同布局,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9月18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主持召开当地“十四五”规划领导组会议时强调,编制“十四五”规划,要把山西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省份,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把太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还有省份的优势是“独一份”。
9月27日,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扩大)会议暨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小组会议时强调,要紧紧围绕自贸港建设要求,高质量编制海南“十四五”规划。
“一般来说,国家规划会吸收之前较为成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或将之前中央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写进规划。但更多是中央和国家层面完成规划的制定后,各个地方和部门再据此确定各自的‘十四五’规划。”
王军提醒,各地“十四五”规划编制最需注意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二是着力防范新一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盲目过度投资,谨防新的所谓“高水平”产能过剩。
开门问策组建智囊团
近期,各地有关制定“十四五”编制规划相关的会议密集召开,但前期准备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
2018年12月,陕西省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地方发改委派员参会。该会议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和“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起草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同月,天津市发改委发布消息表示,正式启动当地“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选题,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选题方向。
五年规划是个大工程,以国家五年规划为例,其编制准备工作常常在上一轮五年规划实施过半时就已经启动。从编制到出台,国家五年规划大致分为中期评估、前期调研、形成基本思路、起草中央《建议》、通过中央《建议》、起草《纲要》草案、公众建言献策、衔接论证、广泛征求内外部意见、审批与发布《纲要》10个阶段。
地方五年规划也要打足提前量。“我们‘十四五’规划的准备工作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规划涉及多个方面内容,需要做详尽调查、信息搜集以及课题研究等。”上述江苏省发改委发展战略与规划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
此外,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成为不少地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标配,例如,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任该省“十四五”规划领导组组长,省长林武为第一副组长。也有地区由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河北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该省省长许勤担任。
虽由地方一把手领头,但开门问策“十四五”仍是编制本次规划的重要思路之一,部分地方为此特别成立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
去年9月,青海省宣布成立“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由来自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经济等各领域的45名省内外专家组成;一个月后,广东成立“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由38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秘书处设在广东省发改委。
某中部省份“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省专家委员会成立于今年4月末。专家委员会成立后,即针对当地“十四五”规划编制进行评审、评估,“今年上半年,相关工作就已经陆续开展了”。
周景彤表示,各省制订的“十四五”规划,是地方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确定了未来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于重大的、专业性的问题,地方政府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对于同一问题,则要委托不同机构进行研究,多种结论互相印证,由此才有可能得到更加科学的结论,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