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三季度外贸由负转正 国际市场份额提升
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全球疫情持续影响下,中国外贸却延续了向好趋势。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算,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0.7%,累计进出口总值年内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
虽然以美元计算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尚未转正,但总体向好的趋势是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数据测算,今年1~7月我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进出口、进口、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疫情尚未消除,逆全球化潮流涌现下,中国外贸取得的这一成绩,似乎有力回击了产业链本地化、逆全球化的观点,中国制造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得到进一步证明。
持续向好
在出口单月数据连续6个月正增长后,前三季度累计进出口实现正增长。
据海关总署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0.7%;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增长1.8%;进口10.41万亿元,下降0.6%。
今年第一、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5%、-0.2%,第三季度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外贸进出口呈现逐季回升的趋势。此外,第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最高。
虽然在以美元计价的统计数据中,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但相较于此前的数值,也呈现了总体向好的趋势。
能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取得这一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我国出口展现出的较强韧性。我国出口从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正增长。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8%,表现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国内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端率先恢复,有效弥补了疫情冲击造成的供给缺口。不少企业反映,经历了疫情低迷期后,出口订单正在恢复,有些甚至增长惊人。
疫情以来,防疫物资的出口表现一直较为突出,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
这一现象在连续多个月的单月出口数据中也已显现,包含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一度逆势增长,并多个月保持增长态势。
体现出口韧性的,还有“宅经济”商品,拉动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明显,合计出口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电等‘宅经济’商品8808亿元,增长17.8%。”李魁文说。
与此同时,占据我国出口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出口也在稳步回升。中国机电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计算机、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等信息技术和家庭消费类产品出口带动作用明显,稳定的国内供应链依然是出口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
进口创新高
除了延续向好态势的出口趋势外,9月当月进口数据的增长格外亮眼。9月单月进出口、进口值均创下历史新高。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复工复产逐渐步入正轨,带动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的进口是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关数据印证了他的这一观点。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8.68亿吨,同比增加10.8%;进口原油4.16亿吨,同比增加12.7%;进口煤2.39亿吨,同比减少4.4%;进口天然气7373.1万吨,同比增加3.7%。
“中国不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成果,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动了进口回暖。”李魁文说。
同期,重点农产品进口量的增加既是经济恢复和需求增加的结果,也是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表现。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大豆、肉类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进口大豆7452.9万吨,增加15.5%;进口猪肉328.6万吨,增加132.2%;进口牛肉157.2万吨,增加38.8%。
“加大对清单中的美国商品的采购力度,是我们履行第一阶段协议的表现,能否达成预期额度,还要看四季度的情况。”高凌云说。
前三季度,我国自美进口6408.6亿元,增长2.8%。其中,自美进口农产品913.9亿元,增长44.4%。
中国地位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却在稳步提升。
根据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数据测算,今年1~7月份,我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2.6%,其中出口份额为13.8%,进口份额为11.3%,同比分别提升1、1.1和0.8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
此前不断有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对于制造业回流、产业链转移的担忧屡被提起。高凌云认为,“从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和WTO的数据来看,我们受到的影响远比西方唱衰的小得多,这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我国在维护全球价值链、供应链顺利运转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全球贸易增速都在下降的背景下,我们的下降幅度低于全球,而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消费需求的恢复,也带动了进口的增加和全球价值链的正常运转。”高凌云表示。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部分产能转移是存在的,一些外贸专家也提醒,要警惕部分产业转移,持续做好改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工作。
李魁文表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严峻。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六稳”“六保”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进出口企稳向好势头将继续巩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