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手机欠费上征信”话题引关注 个人信用报告的这些细节你要知道!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孟凡霞实习记者杜晓彤)近日,一则关于江西电信拟向征信中心报送手机用户恶意欠费信息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电信信息上征信的必要性和对个人信用的评估价值成为讨论焦点。北京商报记者10月15日查询发现,关于“手机欠费上征信”的微博话题阅读次数高达7.5亿,讨论量也达到3.6万条。
据媒体报道中的截图显示,10月11日,江西电信客服表示,江西省欠费用户接入征信试点工作将从11月起执行,仅针对长期恶意欠缴用户。判断恶意欠缴的标准为“欠费超过3个月未缴清,或享受了电信手机、话费等优惠,有在网协议约定但没有履约,在收到短信、外呼、上门和寄函等告知方式后7-15日内仍未缴清欠费的用户”。
但在舆论发酵下,江西电信客服回复口径已发生变化。10月15日,客服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仍在研究中,尚未正式实施,未明确恶意欠缴的标准,具体实施时间也尚未确定。
围绕“江西电信欠费上征信”一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征信对个人房贷等信贷行为影响重大,电话欠费也上征信存在滥用嫌疑;二是电话欠费不一定出于用户主观行为,可能是机主非本人、已停用号码无法异地销户等原因导致,电信公司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一位微博用户表示,以后要记得主动停机或销号。但另有多位微博用户表示,手机号销号,尤其是异地销号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被报送征信对用户来说并不公平。
那么,此次江西电信将手机欠费信息报送征信是否符合规定?为何手机欠费信息要上征信?手机欠费上征信对个人后续申请房贷等生产生活影响几何?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整理央行征信中心官方发布信息,并采访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为您解答相关热点问题。
Q:此次江西电信将手机欠费信息报送征信是否符合规定?
A: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电信信息一直都有被纳入征信范畴。根据央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样本,新版个人征信包含信贷记录、公共记录、查询记录三个模块,其中,公共记录模块中就包含电信欠费信息。根据央行发布的征信系统建设运行报告,截至2014年底,个人征信系统采集的电信信息在公共信息中占比4.15%。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2019年4月透露,目前央行征信中心主要是把电信公司“先交费后付款”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并未纳入电信运营商附加的增值服务信息比如个人购买的流量套餐等。
刘新海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电信信息一直都有被纳入征信范畴,只是“有的省份报送,有的省份不报送,有的报送多点,有的少点”。
Q:为何手机欠费信息要上征信?A:事实上,电信信息对个人信用的评估价值并不像用户想象的那么少。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拥有手机的人远高于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因此,电信信息这一维度的信用数据对征信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外的征信机构,例如FICO在利用电信数据进行信用评分的同时,将电信数据也纳入信用报告,提供给金融机构或消费者。我国央行也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利用电信信息等公共部门的数据来进行信贷决策的可行性。
刘新海指出,电信大数据是与消费者信用强相关的征信数据,仅次于银行信贷数据。同时,电信数据对于民营征信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征信数据,其可靠、及时、银行信贷的相关性等特征可以用来解决中国的征信难题,帮助更多消费者享受普惠金融的服务。
对于此次江西电信宣布向征信报送恶意欠费信息,他表示,其主要目的可能是促进用户及时缴费行为,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