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年谈判白谈了?英国濒临无协议脱欧 主权评级惨遭下调!
四年谈判!一朝作废?英国似乎真的有可能滑向无协议脱欧的深渊!
评级机构穆迪上周五将英国主权债信评级从“Aa2”下调至“Aa3”,指因该国经济和财政实力减弱。
穆迪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国决定退欧,且随后无法达成贸易协议,以此复制欧盟成员国身份带来的裨益,这加剧了负面的长期结构性动态。穆迪还将该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穆迪上一次下调英国评级是在2017年9月。该评级机构表示,英国退出欧盟的决定加剧了这种情况。穆迪表示:“经济增长也将受到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创伤的损害,大流行已经严重影响了英国经济。”此外,穆迪表示,英国的“财政实力已经削弱”,本已较高的债务水平还在增加,并且英国的体系和治理较弱。
☆谈判只剩一线生机!英国濒临无协议脱欧
据悉,在15日的原定谈判期结束后,英国首相约翰逊上周五表示,英国将准备好在达不成新自由贸易协议的情况下于年底脱离欧盟,并指责欧盟不愿给英国足够好的贸易条款。
英国负责“脱欧”贸易关系谈判的大臣迈克尔·戈夫18日也指出,虽然他不希望看到“无协议脱欧”,但英国已日渐准备好接受这一局面。戈夫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发文,称如果必须在无限期捆绑英欧关系和英国能够决定自身未来之间做选择,那答案是明确的。“以澳大利亚那样的安排离开是我们愈发准备好接受的结果”。
欧盟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大多依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但对某些产品有特定协议。澳大利亚正与欧盟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在批评者看来,所谓类似澳大利亚的贸易安排,实为“无协议脱欧”。
戈夫写道,英欧要想达成协议,欧盟必须从态度到政策都作出根本性改变,让一切重回正轨。然而,分歧依旧,刚结束的欧盟峰会“实际上终结了贸易谈判”。这一说法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态相似。
英国今年1月31日正式“脱欧”,随后进入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若英欧没有在过渡期内达成贸易协议,双方贸易自2021年起将回到世贸组织框架下,重新实施边检和关税。
当然,目前英欧双方仍为谈判留有一线生机。约翰逊并没有关闭进一步磋商的大门,同时坚持应由欧盟先做让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随后称,欧盟谈判团队本周将赴伦敦加紧谈判。
☆英国商界怒怼政府:疫情期间,别整这套!
眼下英国政府正敦促企业做好过渡期结束后无协议脱欧的准备,并在一份声明中告诉他们所剩“时间不多了”。
然而,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企业还未做好充分准备。对于首相约翰逊要求他们做好无协议脱欧的准备,英国商界作出了明确回应:疫情期间,别整这套!
约翰逊上周的无协议脱欧威胁一经发出,英国各行业团体就迅速警告说,无协议脱欧将付出巨大代价并引发混乱。
“经过四年的谈判,克服了这么多障碍,现在不是放弃的时候,”英国最大的商业游说团体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Carolyn Fairbairn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每个国家的每一份工作都弥足珍惜的时候,达成协议是疫情之下保护生计的唯一选择。”
董事协会表示,对其26000名成员进行的调查发现,54%的人认为,没有贸易协议就在12月31日结束英国脱欧过渡期,将会加剧疫情对他们业务的影响。
小公司也有类似的看法。小企业联合会全国主席Mike Cherry说,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但他们仍不知道未来与欧盟是什么样的贸易关系,很多小企业没有足够资源做准备。“他们被告知,一手要准备脱欧,另一手要应对新一轮疫情防控措施,”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即使他们愿意并需要,许多企业也根本没有进行调整的时间或资金。”
知名投行高盛此前预计,若英欧双方未能达成贸易协议,加之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自2021年起,双方可能会有近1万亿美元的贸易“陷入混乱”。
☆股汇债恐波动加剧!英国市场还能否处变不惊?
在上周英国无协议脱欧的风险持续放大后,英国股债汇市场显然并不平静。英镑上周五在涨跌间震荡,一度上涨0.4%又下跌0.3%;英国国债扩大涨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跌3个基点至0.15%。
英镑经过了过去四年英国脱欧一波三折的洗礼,市场人士已经习惯过滤掉噪音,这是英镑上周五跌幅并不大的原因。“英镑跌得有限,表明市场参与者眼下认为约翰逊的话主要是政治姿态,”三菱日联银行外汇策略师Lee Hardman表示,“我们正接近关键时刻。”
不过,如果接下来的谈判仍迟迟难有转机,则形势可能急转直下。
东京三菱日联银行(MUFG)上周五的持仓报告显示,该行已新建英镑/美元空仓,入场点位1.2920,目标1.2630,止损设在1.3180。
三菱日联分析师表示:“我们建议做空英镑/美元,这反映出英国脱欧风险的攀升,因为欧盟峰会上没有就脱欧谈判达成实质性进展。”该行分析师补充道:“英国经济前景将会因此愈加暗淡,相信这将迫使英国央行推出更多的宽松措施。”
英国股市也可能面临动荡。自英国脱欧公投以来,该国股票的表现落后于全球同行,目前的相对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