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10月21日,刘鹤副总理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随后的演讲中强调在加快融资端改革的同时,要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培育和壮大长期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事实上,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需要从融资端和投资端两头齐发力,在加快融资端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
从融资端来看,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4000家,这是我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重大成果。尤其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以注册制为引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相继实施,公司上市周期明显缩短。
在投资端,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对于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至关重要。从资产配置角度看,资本市场的职能是合理高效地分配资本,通过专业投资人的具体投资,来满足各类资金不同期限的投资目标。资本市场核心是一个投融资的专业市场,投资者和融资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这也要求在加快融资端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
我国资本市场,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需要长期资金的加持,都需要长期投资者的加入,以促进金融系统的优化升级。过去,由于A股市场波动性较高,缺乏较为稳定的财富效应,居民资产、长期资金往往难将A股作为长期稳定的资产配置选择。这带来的最为直接的问题之一,就是资本市场上缺乏长期投资者和长期可投资资产。
易会满此次讲话阐述了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的具体路径。专家认为,无论是提高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还是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完善权益投资的会计等制度安排,这些措施“点线面”结合、相互作用,是培育和壮大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力量的重要方式。
拥有更多长期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队伍成长壮大,被认为是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条件之一。在我国资本市场30年发展历程中,培育发展投资者机构工作已经历时近20年,机构投资者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从总体看,尽管我国机构投资者队伍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不高。从美国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看,养老金和境外资金成为两大重要机构力量,而在我国A股市场,包括养老金、保险资金在内的长期资金占比依然较低。
不过,国际经验也显示,资本市场机构化的进程很难一蹴而就,大都经历较长阶段。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首席战略研究员蒋健蓉表示,美国股市经历了从1966年至2011年长达46年的机构化进程。1965年,美国市场境内外机构合计持股比例16%,家庭部门持股比例高达82%;2011年,美国市场境内外机构合计持股比例提高至60%,家庭部门持股比例下降至35%,此后投资者结构达到稳定状态。
而在提高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同时,更要提升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专业能力。与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相比,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专业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公司调研能力等方面都具备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难点。尤其是从中长期看,虽然偏股类基金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也存在着“基金产品赚钱,基金客户不赚钱”的行业困境。2019年10月21日,证监会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座谈会上曾提出,以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为依托,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发展投资顾问服务,推动短期交易性资金向长期配置力量转变。
引导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优化相关政策环境将是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力量的有力之举。我国居民的长期储蓄需要寿险、养老金等更加专业化的长期储蓄管理结构以对接长期资产。这些机构是资本市场长期投资者的核心,是未来进一步推进非银行业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分析人士认为,个人养老资金通过资产管理机构进行长期投资,能够有效缓解当前金融体系短期资金匹配长期资产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专业资管机构将个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有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可以更好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也让发展的红利更好惠及社会大众。
银保监会有关人士今年1月份曾表示,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核心是培育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引入长期资金而言,可以借鉴相关国际经验,一方面培养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加大对二级市场资金的配置;另一方面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这也是吸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相信随着注册制改革稳步实施,QFII、RQFII准入门槛降低、投资范围扩大,市场权益类基金力量壮大,市场各方对于更多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将有更多预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