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郭强:“十四五”资本市场的四大改革猜想
文 | 郭强(博士,供职于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
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今日(10月26日)起至29日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十三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按照惯例,年内需要完成中央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具体规划将在2021年“两会”上审议通过,然后正式启动“十四五”发展。
本文将主要讨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金融市场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感兴趣的是一级资本市场,普通投资者更感兴趣的应该就是二级交易市场。
那么十四五规划中,决策层会对资本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做出什么样的指示?
按照目前监管机构的态度和动作,笔者斗胆对资本市场在“十四五”期间的一些改革提出猜想。
首先,是全面实施注册制。今年10月15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证监会推动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注册制改革布局,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框架。”从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到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尘埃落定,仅用了1年又1个月的时间。未来还有5年多的时间来调整相关的规则、法律、机制等,所以笔者猜测,“十四五”期间完成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难度并不大。当然,全面的注册制会带来上市公司数量暴增,那么完善的退市制度和实施路径也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事项。
其次,是二级市场的交易规则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科创板的规则改革,并没有给市场造成太大的波动,因为50万资金的门槛,把大部分的散户都限制在外。而创业板实施了与科创板一样的交易制度后,实际上引起的市场波动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主板市场的交易量明显减少,而今年9月8日,创业板的成交额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上证主板。另外20%的涨跌幅限制,也导致创业板指数的日内波动幅度明显加大,这意味着投资者得到的收益和承担的亏损也随之放大。涨跌幅的放开实际上与交易回转机制紧密相关。T+0的交易机制已经被市场长时间地讨论过,但实际上,发达国家的T+0并非普通投资者认为的每天可以无限制地买卖股票。如美国,现金账户和信用账户对应的是不同的T+0次数。笔者认为,T+0的交易制度在“十四五”期间,必然会试点甚至全面推广,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国内监管层到底会借鉴哪个国家的交易改革经验,以及试点会从哪个板块来开始。
第三,金融业混业经营进一步发展。关于分业还是混业的争论,在全球市场也是屡见不鲜。今年年中,有媒体报道,监管层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而早在2015年7月,便有消息称,交通银行入股华英证券混业经营受批准,到最后并未有结果。根据当前的法律法规,国内不允许不同的金融部门混业经营。但很多银行的子公司已经取得了保险、期货、基金等业务的牌照。未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双向开放,外资券商机构会不断涌入国内,而且较强的财富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会对国内券商造成较大的压力。而允许混业经营,意味着商业银行能够拥有券商牌照并开展业务,一方面能够对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形成一定的拓展,对银行业绩形成不同程度的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本土优势(如渠道、客户基础),更利于展开与国际同业的竞争。
第四,房地产金融改革将有效突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也侵占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央行不断出台各类规定,限制房地产企业得到资金。但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能够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渠道来讲,如果仅单纯地“节流”而不注意“开源”的话,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从维护经济稳定的宏观政策角度出发,还是从解决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来源的微观企业角度出发,房地产金融改革势在必行。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发展历程来判断,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是最简单可行的手段之一。
实际上,找到国内金融市场需要改革或改进的方面并不难,难点在于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如何避免产生新问题。
2020年作为“十四五”的规划之年,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大选、全球进入“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中美贸易摩擦,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对规划的前景造成较大的影响,也意味着规划编制会异常艰难。对于市场和经济前景的判断,也依赖于对各类事件判断的不断修正。持续关注国内外疫情进展,关注中央重要会议精神,观测市场主要指标,是投资者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