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方调查报告反击“新疆强迫劳动”指责:就业扶贫政策对消除新疆贫困发挥重要作用
【环球时报记者范凌志】西方反华势力近期持续污蔑称“中国政府以减贫计划为幌子,强迫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参与劳动”。对此,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经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于26日发布不预设立场的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就业扶贫政策是落实联合国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就业扶贫政策对于消除新疆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所谓西方智库报告的指责不实甚至带有污蔑色彩。
报告开篇就指出,新疆贫困问题突出,减缓贫困刻不容缓,而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制约新疆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因素。此外,产业结构内部不平衡、区域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降低,妇女参与生产的自主需求亟待解决,就业困难导致社会贫困蔓延。
调查组首先通过分析新疆居民的收入结构,以及他们所从事行业的产业属性,来考察和确定产业发展在消除贫困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结果显示,新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工资性收入,而新疆地区农业发展受限较大,促进农村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同时,2014年至2018年,新疆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应增加。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如果到城镇稳定就业,可实现自身稳定脱贫,非贫困人口到城镇就业也可使自身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3月,调研组对部分在其他省份务工的新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青壮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结果显示,事实并不像西方个别智库所说的那样,真实的情况是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希望外出务工,希望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调研组发现,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也与当前中国中东部地区相对较为完善的、能够平等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密切相关。比如,一位疆籍员工向调研组表示,企业给他们工龄6个月以上的夫妻提供了夫妻房,还与当地政府沟通,为解决员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便利,新疆政府为他们买了保险,与企业一起保障员工的劳工权益。
为了解疆籍务工人员提升收入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调研组还对疆籍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前后的个人、家庭收入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近70%的疆籍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前以农业为生,多数人原个人月收入不超过1500元,有的甚至不足500元,38%的疆籍务工人员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而在外出务工后,84%的疆籍务工人员现月收入达到了3501-5000 元,也有4%现个人月收入达到了5001元以上,而92%家庭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
在走访中,调研组发现疆籍务工人员在工厂中与其他工人同工同酬,在加班等方面享受同样待遇,在职业发展方面也与其他工人无任何差异。“以前在家乡放一只羊,一年的时间才只能挣到200到300块钱,有些甚至只能赚50块。如果羊养到中途死了连成本都没了。”一位疆籍员工说起以前在老家放羊的经历时表示,“在这里包吃包住,一个月至少能拿到3000多块,还给我们交社保,真的很不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