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境理财”云对话: 势不可挡的跨境理财通会有超常发展吗?
2月3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021智库发布周上,《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报告(2020)》正式发布。
当天,“跨境理财”云对话在线上召开,渣打中国投资产品及投资顾问总监闵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两位理财行业专家,参加了此次线上对话。对跨境理财通的市场潜力、发展方向、监管建议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跨境理财通”预期的产品推出节奏
《21世纪》:“跨境理财通”即将推出,您对其有何预期,对未来大湾区理财需求潜力作何估计?
闵成:金融的本质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跨境理财通为7000万大湾区居民提供跨境投资的可能性和渠道,所蕴藏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根据胡润财富报告,广东、香港和澳门共有45万可投资金额在600万以上的家庭,可投资总金额达2.7万亿元。
过去10年的数据显示,以股票市场为例,内地上证指数和美国标普500的关联性不到0.3,与香港恒生指数关联性在0.5左右。因此,投资不同的市场,可以为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一个客观的条件。
另外,跨境理财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资金兑付在离岸市场进行。通过跨境理财通,内地的居民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买由港澳银行所销售的合格的投资产品,港澳居民又可用离岸人民币来认购由大湾区内地银行所销售的合格理财产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吴海峰:跨境理财通可以帮大湾区资金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对接。内地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理财产品并不是很多,品种缺乏多样化,跨境理财通可帮助内地投资者更好地接触国际投资理财机遇,做好国际投资准备。
香港市场虽有很多标准化理财产品,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即科创类股权投资产品特别少。内地扶持科技类企业做得比较不错,跨境理财通也可以帮助香港投资者丰富投资品种,特别是科创类投资。
《21世纪》:业内预期“跨境理财通”初期以简单理财产品为主,您对此作何评价,具体将会以哪些产品为主?
闵成:跨境理财通推出的初衷是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便捷丰富的投资理财选择,但客户、产品数量激增也可能带来一些未知风险。所以,跨境理财通初期选择简单的理财产品,不失为一个非常合理的、妥当的选择。
简单产品就是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包括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偏债型混合型基金,通过简单产品可以帮助两地投资者更好了解两地市场规则,也可以少走弯路,等跨境理财通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后,两地金融机构会推出更多符合内地和香港特色的金融产品。
渣打银行在服务客户过程中也发现,内地投资者跨境投资时更加偏向于有固定派息的产品,也更能接受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中资企业美元债作为投资标的。
对于港澳投资者,内地资产吸引力应该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过程中带来的投资红利。比如和新经济相关的新消费、新基建、新制造和新科技,以及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这些需求有可能会成为跨境理财通未来的发展方向。
吴海峰:跨境理财通第一步应是一些标准化金融产品向投资者开放。从保护投资者,培育投资者熟悉理财市场知识而言,前期推出一些标准化的、简单的理财产品,可以让内地投资者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玩法和规则。香港投资者对内地资本市场也需要有熟悉过程。
例如,香港理财产品既有像股票、债券基金等简单理财产品,也有投资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风险、加杠杆的复杂理财产品。内地投资者对这些复杂产品的风险结构、管理方式、资金流向、最终标的物并不是很熟悉,特别是一些在香港注册而投资于欧美或新兴市场的理财产品,有可能是投资标的复杂,通过各种嵌套结构进入别国资本市场。如果一开始就放开全门类理财产品,万一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导致理财投资者出现一些损失,在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结构不是很认可的情况下,会打击两地资金流动。
当投资者认知程度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逐步开放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财产品,甚至包括分配结构很复杂的理财产品,有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跨境理财“线上化”势不可挡
《21世纪》:大湾区内有传统金融机构,也有互联网银行(虚拟银行),在线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也是疫情后金融机构发展趋势,如何看待未来跨境理财线上线下转型?
闵成:跨境理财通就像一条鲶鱼,给金融机构带来新挑战,另外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跨境理财通正式实施以后,金融机构不仅需要在产品开发上紧跟市场动态,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利用好数字化的工具,赋能财富管理业务,为大湾区的投资理财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
尽管财富管理业务向线上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我们也相信对于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还是需要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信息交互非常频繁的跨境业务上,除了高效的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的流程外,配合线下的客户经理和专家团队的经验和洞察,才是未来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一个方向。
吴海峰:理财投资线上化、虚拟化或便利化是不可扭转的趋势,特别疫情期间面临可能的防疫政策、隔离使得来往很不方便。所以,跨境理财线上化的普及程度和深度,要比内地理财线上化的比例更高,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跨境理财线上化趋势势不可挡,但要真正做好,需要让投资者觉得在交易层面、资金层面、后续纠纷解决机制有一个成熟的规则。让投资者能够从跨境理财获取收益,需要建立数据安全机制、网络安全机制、资金安全机制、税收等安全机制一系列安排。例如,香港非本地投资者,投资内地市场,符合内地监管政策。但内地资金监管要求穿透式监管,但投资者本身可能不熟悉内地法制规则,需要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做好跨境理财,这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让投资者能够认识到两个市场制度税收、法律上不同,能够真正了解区别之处,这是确保跨境理财通行稳致远的最大的关键。
数据流通成开户制约因素
《21世纪》:“跨境理财通”涉及粤港澳三地的三个监管区域,投资者教育尤为重要,金融机构应如何在该领域进行准备?
闵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社交媒体上获取各种各样关于投资理财的信息和内容,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系统化的投资者教育对于每一个金融机构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投资者教育工作不仅仅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对市场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时它也是考验金融机构在不同市场是否能站稳脚跟,是否能整合资源的能力。
基于对两地投资者需求和风险偏好的了解,渣打银行会不定期去发布符合当下市场环境的理财产品信息,帮助投资者去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所带来的投资机遇,同时做好全方位的资产配置。我们在2018年开发了渣打财富管理APP,拥有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推荐页面的功能,我们力争把它打造成投资者教育平台。
吴海峰:投资者教育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确保市场行稳致远的手段或工具。如果投资者不熟悉规章制度、风险结构,长期来说对于资金交流是有负面作用。
做好投资者教育,首先在于线上、线下方式,各种培训机构、测评等各个渠道宣传。特别,内地目前还处于打破刚性兑付阶段,投资者能够认识风险、了解风险,是确保资本市场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境内外金融机构可以参考内地金融机构对期货、期权、私募基金等较高风险投资品种的投资者教育方式,借鉴这种经验帮助内地、港澳投资者去互相投资,跨境理财。
《21世纪》:疫情之下,粤港两地“封关”近1年,无法现场开立银行账户。对此有无远程开户等解决办法,您对此有何建议。
吴海峰:目前,通过人脸识别等非现场开户技术的互联网安全实现已不成问题。内地很多金融机构已陆续提出非现场远程开户技术手段,粤港澳三地之间推行跨境理财进行金融账户开设,问题的关键不是在技术,而是在法律规则层面。
例如,内地居民开立港澳金融账户,港澳通行证、居民身份证与个人社保、税收记录是联网的,数据留存在内地不能轻易出境的,数据本身有一个完整闭环确保真实有效性及安全性。若内地居民开展境外投资,投资者势必需要在境外金融机构开户,个人数据出境如何处置,如何确保真实有效性,香港金融机构是否能够与内地社保、税收等数据对接,数据留存在香港算不算境外,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港澳金融机构为内地居民开户,数据安全性暴涨,需要有更加完善的立法,完善规则。
数据要做到可追溯其真实有效性、合法性并具,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CRS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内地投资者在香港投资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数据如何实现连通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金融账户开户在技术上不是难题,但涉及到数据流通,我们在数据方面的立法、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障有待加强。未来的跨境理财通有可能会超常发展,增长空间会超出我们想象,如果这方面的问题不能在短时间解决,有可能会制约跨境理财的发展。
(作者:辛继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