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下未必人人都露笑脸 须警惕蹭概念
吴珊
以前过年三部曲:搓澡、烫头、赶大集;现在过年三部曲:抗衰、除皱、热玛吉。
可以看到,从她到他,围绕美颜、美妆、美容的一系列消费热火朝天,“颜值经济”已快速崛起,并且在资本市场上也收获大批拥护者。
2021年以来,化妆品、医美等概念板块期间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4.70%、14.26%,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期间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为0.67%),尽管春节日益临近,以两融为代表的谨慎派资金正不断撤离,但是追逐“假日概念”的惯例仍在延续,与以往不同的是化妆品、医美取代了传统的食品饮料、影视传媒。
种种迹象表明,在颜值经济盛行之际,相关概念股正在产生显著的“溢价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所有者带来不少好处。有民间股评员更在微博上高呼“未来5年-10年,只有一个赛道能穿越牛熊周期,不管世界遭遇任何打击和动荡,还能保持年均增速在10%以上,医!dquo;这一疯狂的表态获得近千人点赞。
的确,随着“颜值经济”的盛行,人们对医美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由技术进步衍生出的“轻医美”也成为了2020年最火热的细分领域,加上其高频和相对低价的特征,医美生活化的实现成为了未来可以预见的事情。但是这似乎也给人造成了一种假象:医美是一座金矿,谁都可以进来淘个金。
可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一方面,机构、医生、药品、营销等乱象,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医美行业报告显示,每年有近10万人因黑医美致残致死。据不完全统计,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正规执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超过6万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日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医疗美容网络舆情与风险预警简报》显示,2020年12月份,医疗美容行业不良事件报道共14326条,涉及8769起不良事件,较前期上升27%,2020年12月份医美负面信息传播量明显上升。
另一方面,医美行业进入加速洗牌阶段。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统计发现,2016年至2019年,医美行业注销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从590家迅速上升至2288家,而在备受认可的2020年中,医美行业注销企业数量也高达1935家。
与此同时,医美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的情况也不容盲目乐观,诸多不确定因素令“分化”迹象愈发明显,投资者操作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首先,2020年业绩不理想公司达到半数。截至2月7日,共有12家医美概念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首亏公司1家,续亏公司3家,预减公司2家。
其次,机构大幅减仓。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基金持有的医美概念股从上一季度的11只降至8只,从目前持有的8只概念股持股数量来看,2020年四季度,基金对其中的4只概念股进行了减持操作,且持股数量均在300万股以下。
第三,“蹭热度”的公司越来越多。目前被贴上“医疗美容”、“医美概念”等标签的概念股越来越多,大智慧医疗美容成份股增至35只,同花顺医美概念股增至24只,然而,不少公司更倾向于制药、药品销售,更有甚者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及经营。
虽然“颜值经济”有其合理性,但是投资者必须冷静理性的参与——A股市场上从狂欢到沉寂的概念屡见不鲜,赛道红利外更需关注个股实力,我们都知道“溢价效应”一旦到了某个极值,就很可能发生断崖式下跌,空有外表的花瓶是不可能笑到最后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