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零售行业2021年信用风险展望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21-02-08 11:40:17


大公国际:零售行业2021年信用风险展望

作者:大公国际 白 迪

政策利好下消费需求逐步复苏 行业整体信用保持稳定

2020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仍是第一增长动力。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市场受冲击较大,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好转,中国经济将逐步恢复发展,消费需求将逐步回升,促消费的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20年,零售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总负债规模持续增长,债务期限结构尚需进一步改善。预计2021年,政策利好下消费需求逐步复苏,零售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宏观环境:2020年,消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消费回升速度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明显,累计同比仍未转正;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国经济将逐步恢复发展。

行业需求:2020年,消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全年CPI同比下滑,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波动,年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逐渐减弱,预计2021年,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

行业政策:2020年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预计2021年,政策支持将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扩就业、促消费政策力度将加大,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将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改善。

经营业态:商超板块加快资源整合,外资商超逐步退出;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型商超获益,但百货板块受负面冲击较大,电商板块将在中长期获益。

财务分析:2020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行业内主要企业资产负债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经营性净现金流总额有所增长;预计2021年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将实现恢复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负债规模将继续增长。

信用水平:预计2021年,零售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但个别企业仍将面临一定信用风险。

宏观环境

2020年,消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消费回升速度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明显,累计同比仍未转正;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国经济将逐步恢复发展。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国内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仍是第一增长动力。经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6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零售行业受损严重,消费回升速度缓慢,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3.9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7.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0%,增速同比减少5.20个百分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新模式发展较为迅猛。整体来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仍未转正,疫情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达到54.3%,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预计消费市场持续稳步回升。

大公分析师认为,2021年作为中国“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面对全球环境的深度变局,中国经济将主要以巩固复苏成果,调整增长结构为主线。中国政府在年内几次重大会议中确定了未来中国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战略基点,并在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因此,预计2021年经济将在供给端夯实的基础上,需求端接力助推经济复苏,以畅通内循环为主要工作抓手,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内循环的高质量建设促进外循环高质量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安全。

行业需求

2020年,消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全年CPI同比下滑,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波动,年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逐渐减弱,预计2021年,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

2020年,消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疫情初期,在严格防疫隔离措施下,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意愿均受到较大抑制。全年CPI累计同比上涨2.50%,同比减少0.4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0.60%,较去年同期减少1.4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0.40%,较去年同期减少1.00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单月CPI同比持续下滑,于11月达到年内最低值-0.50%,2019年同期为增长4.50%,但12月,CPI单月同比转正,为0.20%,主要是鲜菜、鲜果的价格上涨所致。

我国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不断升级,均为零售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人,较上年末增加约467万人,巨大的人口基数为我国零售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刚需。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年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我国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同比均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同比名义增长4.70%,同比减少4.2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0%,同比减少3.70个百分点。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此次疫情对消费需求的短期冲击力较大,但伴随疫情结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渐释放,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预计2021年我国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

行业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为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市场的发展,2020年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2021年,政策支持将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扩就业、促消费政策力度将加大,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将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改善。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2020年4月,商务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在疫情防控中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释放国内需求,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5月24日上午,针对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持续推进消费升级,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2020年11月,“十四五” 规划建议指出全面促进消费政策推进和顺应消费升级趋势。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虽然新冠疫情对消费零售领域造成很大冲击,但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我国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志在刺激消费发展,未来将采取各种方式促进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零售行业长期发展。2021年,伴随新冠疫苗的逐步普及接种以及疫情影响的持续弱化,政策支持将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扩就业、促消费政策力度将加大,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将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改善。

经营业态

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型商超获益,但百货板块受负面冲击较大,电商板块将在中长期获益。

百货方面,受电商快速发展的挤压,以及疫情的冲击,2020年百货板块销售能力持续下滑;预计2021年百货板块收入同比将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将加快百货行业升级转型。

百货板块与国家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强,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百货行业形成了较为不利的外部环境,2019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2018年分别增长6.5%、1.4%、3.2%和1.5%,百货店在几个主要业态中,增长率最低。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百货板块的销售形成较大冲击,百货板块销售能力持续下滑。2020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全天交易额为4,9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5.62%,再次创下新纪录,因线上零售行业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和灵活度,对百货板块的销售冲击较大。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百货板块受国家宏观经济波动较为显著,并伴随着电商不断分流的情况下,百货板块销售能力持续下滑。此次疫情对百货板块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预计2021年百货板块收入同比将有所下降,且部分中小型百货或将面临倒闭或被收购危险,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百货行业升级转型。

2020年以来,电商板块收入持续增加,但销售增速放缓,线上线下相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次疫情将有助于强化人们线上购物的习惯,将为电商板块带来利好。

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公布的数据可知,2018~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速分别为23.90%、16.50%和10.90%,增速持续放缓。随着传统线下零售业受电商冲击、互联网红利逐步接近尾声,近年来线上线下相融合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2020年,京东、拼多多与国美形成战略联盟,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多业态布局的步伐,进一步深化在流量端和供应链端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消费者尝试新消费模式,有利于强化人们线上购物的习惯,电商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也会加速品牌向电商投入更多资源,均将对电商板块带来直接利好。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近年来电商板块收入虽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互联网红利逐渐减少,未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此外,本次疫情有助于强化人们线上购物的习惯,为电商板块直接带来利好,预计2021年,电商板块的收入将持续增长,销售增速也将有所提升。从零售行业的各个业态来看,电商板块收入持续增加,但销售增速放缓,本次疫情将有助于强化人们线上购物的习惯,将为电商板块带来利好;百货方面,受电商快速发展的挤压以及疫情的冲击,2020年百货板块销售能力持续下滑,但未来将一定程度上加快百货行业升级转型。

财务分析

2020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行业内主要企业资产负债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短期债务负担仍然较重;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规模有所增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好转,预计2021年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将实现恢复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负债规模将继续增长。

2017年以来,零售行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但受新冠状病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45家样本企业[ 本文中样本零售企业共45个,均为在公开市场中发债且公司零售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超过50.00%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小幅下降2.94%,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9.06%,盈利能力有所下滑。随着新冠状病肺炎疫情的逐渐好转,消费需求逐步复苏,预计2021年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将实现恢复增长。

2017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零售企业负债规模持续增长,财务杠杆有所增加,资产负债率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20年6月末[ 个别样本企业没有披露三季度财务数据,因此使用半年度数据。],样本零售企业总负债为16,990.89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38%;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上升至70.44%,较2019年末增加6.22个百分点;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高达72.83%,债务负担特别是短期债务负担仍然较重。预计2021年零售企业负债规模仍将持续增长,财务杠杆仍将有所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有所提升。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好转,预计2021年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回款速度将有所回升,因此经营性净现金流入将继续增长;未来投资支出规模将逐渐扩大;筹资性现金流入将有所增长。此外,由于不同零售企业经营业态差异较大,零售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分化趋势仍将持续。主要经营业态为百货、综合超市等的中型及大型企业盈利状况较好;主营其他业态,诸如铂金进口、汽车零售的部分企业盈利状况相对较弱,毛利率较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逐渐减弱,2021年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增速预计将逐渐恢复增长,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款率将有所好转,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提升;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盈利能力的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特别是线上生鲜电商将有所受益。

债务融资

零售企业存续债到期期限较集中,其中1~3年内到期的债券占比最高,预计2021年将面临一定债券集中兑付压力。

2020年,零售企业发债规模同比有所下降,发债数量有所增长。2020年,零售企业发行债券总额823.75亿元,同比下降12.11%,发行债券总数117支,同比增长11.43%。从债券品种看,短期类债券占发行总额比重为46.75%。从发行人来看,2020年新发债主体共34家,且主要集中在AA及以上级别企业,其中AAA企业7家,AA+企业11家,AA企业15家,AA+及以上主体级别发债规模占比52.94%。

从存续债来看,截至2020年末,存续债券余额1,889.34亿元,主要分布在3年以内,其中于1~3年内到期的债券余额为782.76亿元,占比为41.43%,占比最高。此外,于1年内到期债券余额为702.00亿元,占比为37.16%,占比亦较高。综合来看,零售发债企业面临一定债券集中兑付压力。

信用水平

2021年,零售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个别企业仍将面临一定信用风险。

2020年以来,零售行业整体信用水平较为稳定。截至2020年末,零售行业有存续债的发行主体共计53家,同比增加2家,且主要集中在AA及以上级别企业,其中AAA级别企业8家,AA+级别企业13家,AA级别企业24家,C级别企业3家,另有5家主体级别未公开。级别调整方面,截至2020年末,零售行业只有1家企业级别调整,三胞集团有限公司级别下调至C,级别下调的原因主要是经营规模收缩,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经营获现能力恶化,筹资性现金流大幅流出,货币资金显著下降,对债务偿还保障能力弱化。2020年以来,零售行业无新增违约主体。

整体来看,2020年,零售行业整体信用水平较稳定,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别企业面临一定信用风险。预计2021年,零售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需要重点关注运营成本较高、线下收入比重较高以及资金链较紧张的零售企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