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范恒山:北方经济增长放缓不等于“南盛北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近日向记者表示,南北经济发展实际差距没有经济增速或总量表现得那么大,目前尚不存在“南方全面碾压北方”的问题,经济转型转换是近些年来北方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南北区域发展的差距逐渐加大。面对这种状况,“南方全面碾压北方”“南强北弱”“南盛北衰”“大南方时代”的声音渐起。
“应当承认,这些年我国区域经济的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状态。就南北方而言,增长速度放缓的北方省份比重较大,与南方省份多数表现较好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范恒山说,北方经济正在通过转型积蓄起强劲的发展动能,眼前的缓慢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实现未来经济长期向好所付的代价,或者说体现出的是一种“转变中的阵痛”。不能把北方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总量与南方差距拉大简单看作“南强北弱”“南盛北衰”。
范恒山认为,北方经济增长放缓首先与经济转型有关,涉及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动能转换、城市动能转型等。
他表示,相对于南方,北方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资源型城市较多、新动能发育不够充分,“转”迫在眉睫,“转”不仅涉及整个北方,而且一些支撑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应首当其冲。
例如,北方第一大经济体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两个70%的特点,即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近几年,山东下决心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
“另一个与‘限’有关,即推行绿色发展带来的限制。”范恒山说,相对于南方,北方的特殊性表现在:其一,在国家全局中生态屏障功能更加显著,同时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更加脆弱,因而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这不仅限制了许多经济活动的开展,而且还需要付出更大的投入;其二,京津冀等北方核心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优先位置,由此推动了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区域一大批企业的关、停、并、转;其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限制,北方地区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难度更大,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空间相对较窄。
范恒山认为,十八大以后,北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三个“优化”。
一是发展基础得到优化。许多省份大幅压缩了经济的水分,为厘清问题与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一些省份花大力气化解巨额债务等风险,消除了复杂关系和不良平台形成的经济隐患;一些省份收缩了战线,突出了工作主线和发展重点。
二是产业、动能结构得到优化。通过调整,提高了产业的市场适配性,特色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经济动能得以快速增进。
三是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他表示,推动北方经济加快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操作举措。一是提高资源要素的集聚水平和生产经营者创新创造能力,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二是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三是强化引领作用和形成实际效能,部署和实施好国家战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