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鹅嘴”患儿,家庭护理尤重要》
鹅口疮,学名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是由一种真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
该病在初期只是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零零散散的白色假膜,严重时会出现成片的白色假膜,略略凸出于黏膜表面,就像鹅的嘴巴一样,故民间俗称“鹅口疮”。
与所有的真菌一样,白色念珠菌喜欢阴暗潮湿的酸性环境,并且有一定的潜伏期,临床治疗时,医生往往要求在患儿口腔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一周左右。
有些家长因担心用药对宝宝产生不良反应,会擅自在假膜消失后就不再规范用药,结果2至3天后口腔内就会再次出现白色假膜,导致反复用药。还有部分家长消毒意识不强,奶瓶消毒不到位,以为奶瓶用热水烫一烫就可以了,一个奶瓶反复使用,导致患儿一直不能痊愈。
鹅口疮多是由于平时护理过程中卫生不良造成的口腔感染,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苏打水和制霉素片,每日3次为患儿擦拭口腔。
同时,还应注意幼儿用具的消毒,其中包括奶瓶,需要“一次一消毒”,不可反复使用。消毒方法是用开水煮5至10分钟,或者微波炉高温消毒。
母乳喂养之前要先用小苏打水擦拭乳房,妈妈的内衣、宝宝用的围兜、擦脸毛巾等都需要在太阳下暴晒。4个月的宝宝喜欢吃手,也要经常用小苏打水洗洗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