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总工程师入围院士候选人:科技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企业科研人员究竟能不能当选院士?
2月17日,贵州茅台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此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正式启动了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
文中写到,王莉作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国酒业大师、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评酒大师。
另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开资料显示,王莉,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质疑。
“企业院士”惹争议
早在2011年,时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谢剑平当选工程院院士。
一时间,引发舆论哗然。
谢剑平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初,即有26位院士联名质疑,请求重审。
201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前夕,钟南山等近100位院士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请求尽快复议、重审烟草专家谢剑平当选工程院院士的资格。
最终,反对无效。
就在“烟草院士”的争论至今尚未落下尘埃之际,茅台总工程师王莉入围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引发网友质疑。
@刘三源:犹记当年“烟草院士”,如今欲添“白酒院士”。
@牧野鹰扬163:不要忘记老干妈、全聚德、东来顺、六必居、十三香……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对酿酒不怎么懂,不过,酿酒涉及到的技术对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意义很大吗?
@哭有什么用呢-:应该把她的学术成就公布出来,否则何以证明她可堪院士之名?
其实大家主要关心两个问题,一是“酒院士”的入围合不合理?二是这里面有没有其他问题?
院士增选中的那些遗憾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了某一个领域的权威。所以,每一位院士的当选都殊为不易。
在中国两院院士增选的事情上,吃瓜群众们有争议,有遗憾。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清华建校以来“最年轻女博导”,37岁就带领团队攻克困扰了世界结构生物学界长达半个世纪难题的美女科学家颜宁落选。
不久之后,颜宁选择了出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那里的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职位。两年后,颜宁顺利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年,被称为北大的“黄金一代”的数学天才许晨阳落选。
2012年,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混得风生水起的许晨阳毅然回国报效国家,36岁当选“庞加莱讲座教席”,成为第一位来自美洲以外的数学家(中国国籍),37岁斩获“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
就在大家以为他会一直为国效力时,许晨阳落选院士,选择了出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20年11月10日,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的许晨阳荣获2021年度科尔代数学奖,让无数人为之感叹。
而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至今也未成国内院士。这不禁让人感叹在中国成为一名院士到底有多难?
据官方公开信息了解到,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的是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统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由选举产生。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是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后进行。每次的增选院士名额,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讨论决定。
院士候选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名:
一、本院院士可直接提名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提名候选人数不超过两名;获得不少于三位院士提名的候选人为有效。
二、各有关工程科学技术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企业等,可按规定程序并经过民主推荐和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遴选后,提名候选人。
不受理本人申请院士候选人。
对候选人的评审和选举, 由各学部组织院士进行。选举时,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不选举已故专家、学者为院士。选举结果经院主席团审议批准,书面向全体院士通报并正式公布。
央广网评论:
茅台女总工入围院士候选人?当慎之又慎!
2月17日,央广网对此发表评论称: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种种疑问需要直面,相关各方应当慎之又慎!
以下为评论全文:
近日,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消息,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消息一出,人们便将此事联系到多年前的“烟草院士”争议,甚至调侃其为“白酒院士”。
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被推荐者都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而酿酒行业本身就存在争议,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敦促各国政府采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因为酒精不仅有害身体,还会引发暴力和精神问题。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另一方面,茅台集团是著名酿酒企业,市场地位高,在贵州连续3年纳税第一。在此背景下,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也是一个容易引发议论的焦点,推选有没有被科研成果之外的市场因素影响?倘若当选,最大得益者是不是其供职的酿酒企业?
凡此种种疑问,都需要直接面对,相关各方应当慎之又慎!
不同声音:企业的科研人员也能当选院士
《财经》新媒体主笔十年砍柴认为:“院士遴选,关键公平公正公开。如果不这样,高大上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照样疏通关系,拉票。如果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也并不排斥企业的科研人员(航空航天、铁路、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央企就有院士),那么茅台作为一家大型国企,为什么不能?民营企业如阿里、腾讯也可以。”
“再说行业,航空航天高铁固然重要,可食品行业与老百姓生活关联性更强。2019年湖南农大研究茶叶的刘仲华当选为工程院院士,那么酒为什么不行。法国葡萄酒学会亦由四十多位院士构成,难道研究葡萄酒就比研究白酒更具科技含量?”
针对争议贵州科协回应
2月18日,贵州省科协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推选符合院士增补的相关流程。在此次院士增补评选之前,当事人王莉一直很低调,贵州科协的相关评选也符合所有法定流程,对于此事引发的关注,“我们也很无奈,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蹭热度”。截至目前,贵州茅台集团暂未作出进一步回应。
茅台官方披露的王莉部分科研成果显示,2018年,王莉主持、组织的“茅台酒风味物质研究”“原料及器具中食品安全指标分析方法的开发”“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的应用”等十余个项目,均为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且均取得重大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王莉主持开发的“高粱中支链淀粉测定方法”“茅台酒指纹模型的建立”项目等在企业相关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分别获得多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奖励和表彰。此外,王莉还主持和参与编写了多项企业技术标准,包括《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和《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国家标准等。
(文章综合自微信公众号世界灯火归来、央广网、人民日报、上游新闻、腾讯新闻,不代表《财经》观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