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猪芯片”?2021这些龙头企业要突围!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21-02-18 17:45:45


随着今年春节猪肉价格不断回升、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的生猪期货上市,重回风口的猪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资深财经媒体人、美银美林投行部前董事、京东集团前高级副总裁、前网易农业事业部总裁蒉莺春今天带你揭秘猪肉龙头企业的投资机遇,带你把握风口!

来新浪理财大学《蒉莺春教你选公司》,教你用投资人的眼光选好公司!

01

作为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中国为何还没有“猪芯片”?养猪企业哪家最强?

想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理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我们日常吃的猪肉主要来自于白猪和黑猪。全世界已知的猪种超过400个,中国拥有地方猪品种76个。中国的地方猪种以黑猪为主,西班牙也有黑猪。

很多人说黑猪肉比白猪肉好吃。好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一定要说黑猪肉比白猪肉好吃的话,那么可能有以下这些因素:生长周期、生长速度、生长环境、肌肉纤维、育种方向。

中国目前的猪肉是供不应求,还没有到供过于求的阶段。非洲猪瘟彻底过去了没有?并没有,人类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中国在过去的很多年,白猪的种猪,都是从欧洲或者北美进口来的。黑猪肉比白猪肉平均价格要贵。

好了,知道上面这几个基本概念之后你就不算猪界小白了。

中国A股跟猪有关的企业,有规模的在过去两年基本上都飞上了天,曾经不太性感的行业一下子变得妖娆起来。比如给基金和散户都挣足了钱的牧原股份,还有温氏、新希望这些。

这些企业涉及到养殖的主要有几块业务:1、育种 2、扩繁 3、商品代标准化养殖 4、屠宰分割(这一部分有些外包或者和第三方合作)

其中最近被新希望刘永好董事长炒的火热的“猪芯片” 其实就跟第一项育种有关系。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经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我国的种猪像芯片一样严重依赖进口,这种格局必须要改变,必须自己解决“猪芯片”。在这方面,新希望已经向国家申请投入资金进行研究。

芯片显然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甚至关系到国家技术安全,在猪的后面加上了芯片两个字,你是不是觉得吃猪肉这件事多了很多科技含量,另外还稍微带有了社会责任感?

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猪芯片”呢?

“猪芯片“有点耸人听闻,但是这么说也不完全没有道理。没有祖代种猪就没有办法有父母代猪(父母代猪之后才是商品代猪),不能扩繁就不能保障商品猪的供应。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耗国,一年需要消耗掉差不多7亿头猪,而这个供应的源头就是种猪。

中国目前市面上的猪肉供应以白猪为主,而白猪品种大部分都是从国外直接引种扩繁生产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种杂交)。

中国系统的育种工作起步很晚,从晚清我们就意识到外种家畜生产性能上优于本地品种。

但是距离罗振玉首先倡议引进国外种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年,到今天累计引进种猪数大概有30万余头,而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培育出一个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种来,而光2020年上半年就引进种猪10591头再创新高。

中国在2009年国家出台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本来计划在2019年出更新的版本,但是被从 2018年开始的非洲猪瘟打乱了一部分计划因此有延迟。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种猪育种业务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凸显出来。

为什么我们每年要吃掉这么多猪肉,但是养猪企业自己想不起来去在育种上下功夫?时至今日才提出来“猪芯片”一说?

简单来说客观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原来猪肉的饲养都是农民小打小闹,一开始工业化的时候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饲养技术、饲料等等。

然后与此同时,发现从国外引种又容易又方便,相比之下自己从头培育新品种到性状稳定不仅花费巨大,还需要很长时间(还不一定有成果),企业如果卖饲料利润可能更丰厚,因此前几十年的重点都不在这上头。

其实育种的事情早就该扎扎实实做,但中国很多所谓的百亿养猪企业都忽视了。如果早点觉悟,那么至少现在就不会如此被动。

02

那么现在中国的养猪企业到底哪家强?

目前来看,牧原、新希望、温氏这三大养猪企业各有千秋。

但其中哪家最早开始做育种方面的业务?哪家又在育种方面人才积累最多,做的最好?

如何抓住投资机遇,在猪肉行业中找到类似白酒的优质板块?

更多精彩尽在新浪理财大学《蒉莺春教你选公司》,职业投资人带你解析沪深美港市场热门上市公司,用最少的时间帮你选出最有投资价值的好公司!戳此马上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