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为什么这么富?
来源:市界
作者"李楠
编辑|李曙光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城市印象,最适合苏州的大概是“美”。历来外界游客,对苏州美景赞誉不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园林圣地,但它的美不局限于封闭起来贩卖门票的景点,更散落在各个角落。“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晚唐诗人杜荀鹤描摹的苏州风貌,至今读来让人向往。
其实,苏州不只有美景,少为人知的,是经济发展之强。如果说在诗词或游记中的苏州是温婉秀丽的女子,那么实际上,其秀美外表下还有强劲的经济肌肉。
近日,随着各地经济数据陆续发布,苏州又炫了一次“富”。
除北上广深四个老牌一线城市外,15个新一线城市的2020年GDP总量超过20万亿元,占到全国总GDP的20%。其中,苏州GDP总量2.02万亿元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二位,仅次于重庆,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六。
要知道,苏州并不是省会城市,更不是直辖市,但“全国第六”,基本是苏州经济表现的常态。
当“内卷化”成为年度流行词语,忙碌于一线城市的打工人们,更关注到自己将身往何方的问题。房价、物价、工作机会、居住环境、教育资源,都不得不考虑。苏州,出现在一些人的计划里。
最强地级市
苏州是外表秀气、肌肉发达的金刚芭比。
到苏州发展前,福建小伙宏亮对它的印象是“江南水乡,风景秀美的小城”。曾在上海、杭州长期工作的露珠,想到的则是城市布局的巧妙,老式点心的精致,以及园林景色的美丽。
外界对苏州的印象基本都是如此。当一座城市的某个特点足够闪亮,就容易让外界忽略掉它的丰富位面与层次。
真实的苏州,远不止于美。
虎丘山景区
苏州城北,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之南,有一座占地12万平米的建筑。在全国的婚纱市场,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虎丘婚纱城。
2010年,苏州启动虎丘综改工程,希望围绕5A级虎丘景区、苏式传统文化、婚纱产业布局,将虎丘地区打造成为苏州的“城市客厅”。虎丘婚纱城应运而生,也成为中国首座婚尚全产业链综合体。
“新零售智库”曾提到一个故事:一位姑娘看着镜子里身穿美丽婚纱的自己,想到从影楼租赁婚纱费用的昂贵,于是打开淘宝和闲鱼,想看看买全新婚纱和二手婚纱的价格。她不知道的是,无论影楼里还是网店上的婚纱,可能都来自虎丘。
虎丘婚纱城的数据显示,历经30多年发展,虎丘婚纱加工总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0%左右,产品拓展至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虎丘婚纱城主题婚纱展
与婚纱类似,承载服饰之美的丝绸产业,在苏州一样发达。
2020年疫情来袭,工厂、店铺都受影响。苏州吴江盛泽镇在当年2月便已开门迎客,到4月,市场内的7000余家商贸公司恢复了营业。
盛泽是丝绸纺织重镇,在明清时期便凭借发达的丝绸织造和繁荣的丝绸贸易而闻名,“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是它当时的写照。而现在,2500多家纺织企业坐落盛泽,在智能工厂里,工业机器人摇头摆臂,延续了古时候的辉煌。
这都是苏州经济的一角,把视野拓宽,苏州的表现更让人感觉硬核。
2019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9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新增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两个千亿级产业,全市千亿级产业达到11个。
宏亮曾在北京工作,三年前因为没有合适的发展机会,而苏州恰好可以提供工作,生活成本也可以降低,便决定到苏州去。现在他早已意识到对苏州认知的偏差。
“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城市,也不是一个小城市,而是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移民城市。”眼下,宏亮在苏州从事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他向市界表示,苏州的制造业、轻工业和贸易都比较发达。
苏州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材产业也在崛起。
十多年前,苏州意识到依托国际代工模式发展起来的工业尽管总量很大,但对本地经济贡献度和长期拉动有限。需求刚性、利润高、市场巨大且不受行业周期影响的生物医药,成为苏州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重点产业之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苏州工信局发言人曾表示,从开始布局到2019年底,生物医药产业年增长超过20%。
实际上,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中类和489个小类,包含16万家工业企业,是中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156家国(境)外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苏州设有投资项目,苏州的上市公司达到153家。
这不仅是一个适合游玩的江南水乡,更是富裕强健的现代都市。
那么,苏州何以富庶?
“散装”苏州
你可能听过“散装江苏”的说法。
在疫情严重,各地支援武汉的时候,散装江苏曾引起注意。当时有网友调侃,机场出现15支援鄂医疗队,一只来自广东,一只来自山东,还有十三只来自江苏——江苏治下,有十三个地级市。
讨论苏州经济,可以先看下江苏经济。2019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万亿元,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
江苏经济何以强大?可以说是幸运: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这些让江苏可以在农耕时代便很繁荣。但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江苏之强,强在各个地方区域。以GDP排名,江苏十三个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
这样再看苏州,实际也继承了江苏省的特点。苏州之强,也是强在各个地方,并没有一个实力突出的中心。江苏是散装的,苏州也是。
从行政划分上,苏州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四个县级市。
有网友曾经吐槽,自己是苏州人,在昆山工作三年,但昆山女朋友的妈妈反对他们在一起的理由是,“女儿不嫁给外地人”。
一位家乡甘肃,已经定居苏州多年的教育从业者亚坤向市界提到了她的观察:苏州各地的人不大愿意说自己是苏州人,而会明确说自己是吴江人、太仓人、昆山人。
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苏州在前十名中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分别位列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各个地方都很富裕,当地人对各自家乡都充满自豪,不需要借其他地方的荣耀,来给自己撑面子。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涌现出诸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受到关注最多。苏州历来富庶,而近几十年的经济崛起与这一模式有关。
所谓苏南模式,最早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指的是苏州、南通、无锡等地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末,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与其他法人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建立股份制公司等途径,苏南地区明晰产权,让乡镇政府退出企业,把乡镇企业的活力进一步释放。而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苏南地区走出了一条以“离土不离乡,离土不入城”为主要特点的发展之路。
相关论文记载,1984年政府推广的“碧溪之路”曾轰动一时,当时,常熟碧溪乡由于率先发展乡镇企业进入了江苏省首批“亿元乡”行列,乡里一万九千多名劳动力中,有一万一千多人白天当工人,晚上做农民。这既提升了农民自家收入,也带动了社会财富增长。
有网友曾提出困惑,他发现苏南地区的同学,虽然家都在不知名的小地方,但是非常富有,毕业以后普遍要回家继承家族企业。看一看苏南发展历史,就不难理解这种现象。
苏州的乡镇,早就很富裕。
另外,对外资的利用,是促成苏州发展的重要因素。这里面的故事,也颇耐人寻味。
昆山经济如今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不过早先它的经济实力在苏州垫底,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起源于1984年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自费建设开发区。
1984年至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我国沿海12个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开发区,昆山并不在列,但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昆山决定“偷偷搞工业小区”,借此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建设。
在没有国家资助的情况下,昆山通过自筹、贷款、征收土地开发费等筹集1200多万元,走出了改变命运的一步棋。
江苏昆山富士康
开发区的建设,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于是,江苏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才会落户昆山。之后,捷安特、富士康、统一食品、仁宝电脑等台资企业也纷纷落地昆山。
曾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宣炳龙说,昆山人的观念是:凡事不能等,不要完全依赖上级领导的批准。只要看准了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先干起来再说,让实践去检验。
而实践证明,敢闯敢为的昆山之路走对了。外商不仅给昆山带来了资本,还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与模式。
据《大众日报》记载,1997年,为了满足电子信息类外企“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需要,在外商的要求下,昆山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建立出口加工区。
2000年9月6日,昆山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8部委验收,封关运作,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到第二年,昆山出口加工区的出口额便占到全国所有出口加工区出口额的一半。
昆山借招商引资实现了经济腾飞,就苏州整体发展来看,也是一样。
作为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综合考评第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是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合作项目。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湖西CBD
1992年9月,新加坡时任内阁资政李光耀与时任副总理王鼎昌一同访问苏州,会见了时任苏州市市长章新胜,对苏州提出的合作发展工业市镇的建议表示很感兴趣。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为蓝本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式诞生。
园区的建立,可以说再造了一个苏州。
从经济视角来看,自开发建设之后,苏州工业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长期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2004年,园区的经济总量便达到了开发前苏州全市的水平。
在经济视角之外,苏州工业园区还是一个环境宜居的新城。“关系品牌”事务所创始人李倩曾在苏州呆了两年,她向市界感慨,“苏州工业园区恐怕是国内最宜居的地方”。
近年来,外资苏州工厂关闭曾多次引起外资撤离苏州的讨论。不过从数据上看,这家最强地级市依然受到外资青睐。
2019年,苏州新增注册外资1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3%。
苏州善于招商引资,也善于利用外资。外资让苏州繁荣,不过也埋下隐患。
外资隐忧
苏州最辉煌的时候不是现在。
2004年,苏州GDP总量达3450亿元,跃居全国第四,其工业总产值达956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相对来看,如今苏州经济地位其实有所退步。
在有关苏州的讨论中,有赞誉,有羡慕,也有批评与质疑。
生活上,有经历过北上广的网友吐槽,刚到苏州不习惯没有夜生活;在教育方面,苏州本地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只有一所“211工程”院校苏州大学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就业,有网友提到,高端人才和普通工厂工人在苏州都会很抢手,但想做个白领,会发现苏州的工作岗位真的很少。
知乎有一个“你为什么离开苏州”的提问,不少人的回答都与工作相关。
一位自由撰稿人称,自己毕业两年在上海月薪过万,之后到苏州求职,只能拿五六千。当他降低薪资标准第二次到苏州面试,发现有的公司不交公积金,有的要做六休一。
在苏州长大却到上海工作的律师表示,苏州本地不是没有好企业,但是不愿意支付服务业的费用,恶性竞争、逆向选择、发展有限,不得不走到一线城市。
还有网友提到了房价问题。猛涨的房价,让本想留在苏州的人们变得犹豫。
亚坤向市界回忆,自己刚到苏州时房价大概6000元一平米,到2015年后,苏州房价突飞猛进,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房价已经到了4万元一平米的水平。“比起苏州的工资收入,房价压力非常大。”
作为移民城市,苏州一定程度上面临缺乏人才的窘境。2019年,苏州常住人口为1075万,同比增长仅0.3%。据智联招聘、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2019年苏州人才吸引力排行位列第九,与其经济地位并不匹配。
李倩在苏州经营了一家公司,她向市界谈及关于苏州的印象,认为苏州人比较务实,氛围比较冷静,是个“做生意赚钱的地方”。但当公司生意稳定,想要拓展人生更多可能时,李倩又回到了北京。
留住人才,是所有图谋进取的城市,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苏州不会例外。
2020年12月,苏州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成为当月第五个松绑落户政策的城市。
《意见》提出,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此举破除了隐形门槛,被认为具有风向标意义。
这种政策可以看出,苏州也要抢人了。
相对于户籍问题,苏州更需要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壮大本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工作机遇,人们才能留在那里。
长江产经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曾指出,苏州大量外资目前从事生产链末端环节,与本土企业之间的配套并不充分,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弱,以至于外资对本土产业的优化升级作用较为有限。
具体而言,苏州本土企业为外资出口加工企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配件等配套不足。外资出口加工企业的绝大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都通过进口贸易或者本地的外资企业获取,而不是由苏州本土企业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外资,成了苏州发展的双刃剑。
好在情况正发生变化。眼下,苏州进入到把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变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阶段。这座兼具古典文艺与现代大气两种气质的秀美城市,正提升产业结构中的科技含量。
宏亮曾走访不少苏州以及周边的工厂,他发现,现在纯低端制造的电子厂已经不多了。
古城苏州向来秀美,今后还有机会,更加富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