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不行,怪气候喽?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时间:2021-02-18 20:39:59


作者:彭梁洁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在东北销量惨淡?为什么东北雪糕有两个旺季:夏季和冬季?为什么东北人能占领快手?为什么东北GDP会出现奇特的“四季度现象”?

这些或多或少都与东北冬季的严寒有关。

把最近几则与东北相关的报道放在一起看,会发现这个有意思的现象。

春节前几天,“造车劳模”许家印现身零下30度的内蒙古牙克石,为恒大新能源汽车进行冬季测试。

就在此前不久,东北人民对新能源汽车积蓄已经的怨念被凝聚在一篇《新能源车开不进大东北》里,成为新媒体热文。在天寒地冻的大东北,电动车成了“电动爹”:

严寒天气熄灭了东北人民追赶这波时尚潮流的热情,更阻挡了他们为节能减排事业做贡献的脚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6万辆(包括插电混动11万,纯电动45万),而东北三省的销量是多少呢?

4225辆。

东三省2019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榜单显示,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位列前茅,特斯拉不见踪影。有微博用户称,特斯拉的说明书明确提到,在零下20度停放超过24小时,会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

看来让东北人民恣意开上电动车的重任,只能由许家印同志来扛。

新能源汽车不是唯一一个向山海关低头的新经济行业,共享单车的生意也在此受阻。

2020年10月,哈尔滨宣布,考虑到降雪季即将到来,天冷路滑,共享单车25日前全部入库“冬眠”,次年春季再恢复正常使用。随后,各大共享单车运营商不得不响应政策,发布了暂停运营的公告。看来冬季里的哈尔滨街道,注定与两大新兴出行工具无缘。

在经济学研究中,气象经济学是一个细分领域,“一度效应”是其中一个重要概念。例如在德国的春夏季节,当平均气温超过22度以后,每上升1度,大瓶装的啤酒每天会多销230万瓶,德国气象公司由此开发了相关的“啤酒指数”。此外还有乘车指数、冰淇淋指数、空调指数、食品霉变指数等,商家可据此提前制订生产计划,以便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率。

那么未来会不会与时俱进,诞生“新能源汽车指数”、“共享单车指数”?

几家欢喜几家愁。如果说有哪个新兴行业在东北的严寒中最如鱼得水,一定非直播莫属。

也是春节前几天,快手上市,被网友戏称为“老铁们的高光时刻”。

蔡文胜曾说,“做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产品,创始人一定要有这种生活经历,要懂这些用户,快手算一个。”[2] 快手创始人程一笑来自铁岭,没有人比他更懂东北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程一笑这个名字似乎都融入了东北人对快乐的向往。

东北的气候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有一种说法是,东北之所以主播多,是因为天气冷,大家不愿出门——这是就业意愿;而东北人在多年漫长的“猫冬”过程中练就了过人的“嘴皮子功夫”,这是核心竞争力。歌手李健就这样解释自己幽默感的来源:东北冬天太冷,户外活动不便,人们大部分时间待在家唠嗑,语言成为重要的逗乐载体,“段子手”就是这么来的。

虽然是玩笑话,但不无道理。在喜剧界,从春晚语言类节目到喜剧电影,从直播喊麦到短视频创作,东北人都是主力。2002年播出的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让全国观众见识了东北人民如何“将日子过成喜剧”,成为人们印象中“为什么东北人随便说句话都那么好笑”的源头。

被东北人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的,除了喜剧界,还有冰淇淋界。它们出圈的原理是相似的:依靠主观能动性,将气候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冬季为什么会成为东北冰淇淋销售旺季?一位知乎网友说:

我在东北上大学的时候,冬天跟室友批发一箱大板和大果混着,放外面窗台上,觉得屋里暖气太热就吃一只,太爽了哈哈哈。

这句话里有两个知识点:

第一, 东北的冬天室内供暖太足,解暑降温竟然成为刚需。相信没有一个南方人不被“哈哈哈”三个字戳到痛处,一如那个著名段子:你在南方的艳阳里瑟瑟发抖,我在北方的暖气下吃着雪糕。

第二,户外就是天然冰库,冰箱和电费都省了。我第一次听东北朋友描述她老家的盛况——像摆地摊一样,五颜六色的冰棍就直接码在路边——差点惊掉了下巴。难怪东北的雪糕店老板说,冬天卖雪糕比夏天更赚钱,因为成本低啊。

最近几年,东北雪糕也很争气地出圈了:哈尔滨有马迭尔,大庆有东北大板红宝石,沈阳有中街,并称“东北三杰”。它们给国货长了脸,也为冰淇淋成为突破季节限制的网红零食尽了一份力。例如某网购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进口冰淇淋机深受北方地区欢迎,销量比同期暴涨1330%。

除了以上几种近年流行的消费类行业,东北在传统经济领域受气候影响更深。最明显的是,东北GDP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四季度现象”。

以黑龙江省2019年GDP为例。如上图,黑龙江2019年四个季度GDP分别为:

2581亿;3005亿;3158亿;4868亿。

四季度GDP骤升,占全年比重达36%,每年都是如此,看起来就像赶在年终冲了一把业绩。

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呢?我们可以从黑龙江2019年农业产值中找到答案。四个季度分别为:

13亿;126亿;113亿;3552亿。

计算可知,黑龙江四季度农业总产值是前三季度总和的14倍,占全年的93%;且第四季度,农业总产值在GDP的占比为72.9%。基本可以理解为,黑龙江的黑土地里长出了四季度GDP。

归根结底,因为东北气候寒冷,庄稼一年一熟,春季播种,10月迎来大丰收,成为农业的高光时刻。相比之下,纬度相对偏南的吉林就更加缓和。

虽然防止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性议题,但不得不承认,东北农业从气候变暖中有所受益。

据《中国气象报》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为东北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为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北大仓”打下重要基础。其中,黑龙江是我国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省份。

数据显示,2011年,东北三省水稻种植面积较1970年增加4.5倍;玉米在黑龙江省的分布从最初的平原地区逐渐向北推移了大约4个纬度,进入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3]

除了农业,“四季度现象”也发生在建筑业(房地产)。依然以黑龙江为例:

据上图,建筑业一季度总产值只占全年的3%,二三季度较为平均,四季度占比42.7%。实际上,与其说四季度偏高,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季度奇低。东北冬季严寒,地产商们纷纷赶在四季度竣工验收,随后便进入漫长的“冬休期”,直到来年春天,一季度基建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建筑业因此几近停滞。

一篇《严寒气候下的房地产开发风险应对策略》论文中,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观点:

第一,很多南方地产商的建筑模式并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因此在东北出现水土不服。论文里提到恒大的例子:恒大初进驻东北时,采用了南方典型的大片玻璃幕墙、开敞的采光阳台等设计,造成后期销售困难。

然而最近这两年,恒大、绿地等开发商响应国家“全面振兴东北”的号召再闯关东,看来东北房地产市场提振有望了?

第二,东北因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地产开发周期:12 月份至次年2 月,温度极低,不适合施工,于是此阶段成为拿地的最佳时机。冬季拿地,3月开始施工,9月完工,10 月销售交付,12月-2月再拿地,如此循环。

第三,受气候限制,北方房地产销售时段往往过于集中,引发不良竞争,阻碍了区域住宅地产的发展。不难发现,中国排名前十的地产商榜单上,除融创外其余皆来自南方。而打开各大地产商的销售成绩单,东北永远是排名垫底的销售区域。当然,这就不能全怪罪于气候了。

除此之外,近年来,气候对于东北房地产最显著的一个影响是,东北人民提振了祖国最南端海南的房市。往南方去,往更温暖的地方过冬乃至定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用气候等自然环境来解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在社会科学中,这叫地理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社会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社会变化的根本因素。“热带无强国”,即来自这一解释框架。

但不是所有的锅,都可以拉气候来背。

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曾在某论坛上称,东北经济下行的原因是人才流出严重,吸引外来人才不足,高端人才短缺,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不仅南方人不愿意去,东北本地人也更愿意到南方去工作。

人才不愿去东北,是因为冷吗?

参考资料:

[1].《新能源车开不进大东北》 来源:首席人物观

[2].《铁岭的独角兽,天通苑的张小龙》 来源:老道消息

[3].《气候变化与东北粮食生产》 来源:中国气象报

[4].《严寒气候下的房地产开发风险应对策略》 作者:柯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