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豆、玉米单产不及美国六成 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疾进
2020年中国进口大豆、玉米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2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称,保障粮食安全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藏粮于技上,种业包括种子的科研是最重要的方面。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处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源头。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包括“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延续会议精神,2021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随后,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中国农科院调研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
那么,现在的种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在发布会上,张桃林称,总的来讲,中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
当前,中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自己来解决,中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不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张桃林坦言,中国也要看到种业发展还有不少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迫切需要下功夫来解决。
比如,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还比较大,超过了50%。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特别是白羽肉鸡,它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靠进口。
这些品种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国外的大豆、玉米竞争力更强,2020年中国进口的大豆、玉米均创下历史新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全年累计进口大豆10032.82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1995年之前,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随着后来肉蛋奶和油脂的需求大幅增加,大豆的进口规模越来越大。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曾对此表示,中国粮食进口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需求增长较快,二是国内外粮价倒挂。
对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到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就是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
张桃林称,总的来讲,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