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国新办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图片来源:国新网
人民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李栋)“中央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牛年新春的‘政策大礼包’。”在今日国新办举行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布会上,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文件有关情况,并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菜篮子”“米袋子”供给保障、打好种业翻身仗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保障粮食安全 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同步推进
“目前全社会的库存非常充裕,中国的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在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中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他说,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2020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了历史新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得出、供得上、卖得好,经受住了一次大考。
但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唐仁健说,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消费升级,粮食需求会有刚性增长。同时,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
今年一号文件明确,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他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对此,唐仁健表示,未来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
谈及要建立的“两辅”机制保障(即: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唐仁健说,“辅之以利”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辅之以义”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都明确下一步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
“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下一步还要考虑保多样、保质量。因为多样和质量同时保,既是满足我们市场消费需求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他说。
打好种业翻身仗 要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
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在发布会上,唐仁健说,“在有没有、保生存的一些品种方面,我们没有问题;但是在好不好方面,有很多品种确实差距很大。怎么办?这就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
但张桃林也坦言,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们的种业发展还有不少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从品种水平看,我们的大豆、玉米单产水平还不高;从种业自身来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一些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需要培育更多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适宜机械化的专业优良品种。”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三保”要求,种业要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张桃林说,未来种业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实施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二是自主创新要活起来,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三是种业企业要强起来,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四是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要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五是市场环境要优起来,净化种业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部署乡村建设行动 满足农民不同层面需要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也是今年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乡村的形态正在快速演变,村庄格局也正在转型重塑。乡村建设行动有哪些重点,建设思路有哪些?
在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用四个“抓”给出了答案。他说,要抓好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分类。村庄要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防止千村一面。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
“还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启动实施,要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增强农村宜居性和群众满意度;要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村庄内部基础设施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吴宏耀说。
针对抓好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吴宏耀认为,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与城镇相比、与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下一步,需要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