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为支付宝争相布局语音支付 一大波支付专利袭来 刷脸支付会过时吗
华夏时报记者 傅碧霄 北京报道
戴口罩不方面刷脸?天冷不想摘手套按指纹?移动支付有时候好像还是不够便捷。但支付黑科技,永远超越你的想象。进入2021年还不到两个月,已有多家科技巨头公司公布新的支付专利,其中华为的语音支付专利尤其引人注意。
巨头试水语音支付
1月12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名为“一种语音支付方法和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2215598A。该专利申请日期是2019年12月。
(图片来自天眼查)这项专利的系统中,包括两套电子设备,二者通过云服务器相关联,一套设备用于接收语音信息,另一套设备对用户进行认证。
比如用户要充话费,可以向音箱发出语音指令:“小艺小艺,帮我充100块钱话费”。音箱收到语音指令后,向用户回复:“请跟我念0324”。用户随即跟读:“0324”,音响便可以对用户的声纹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提示用户在手机上进行二次认证。同时,手机在收到音箱的指示后,自动弹出提醒框,显示“给尾号为****的手机充值100元话费,请进行指纹验证”,指纹验证通过后,充值成功。
(图片来自天眼查)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用户身份识别包括音响的声纹认证和手机上的身份认证(包括密码、验证码、指纹、人脸识别等方式),两个设备都认证通过后,才算验证成功。
可见,华为的这项语音支付技术需要智能音箱的参与。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但由于语音交互方式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所以基于家庭智能音箱的语音支付一直没有足够成熟投入市场。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据华为的专利说明介绍,该专利提供一种语音支付方法和电子设备,有助于提升语音支付的安全性,可以适用于人工智能终端等电子设备中。而且,该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以保证电子设备上的功能得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近期在支付领域动作频频。此前有消息称华为收购持牌支付机构讯联智付,并且在招聘大量支付相关岗位。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华为方面进行核实,截至发稿未得到对方明确回复。
抢滩语音支付的不只华为一家。
2月2日,支付宝也公开了一项与语音交互相关的支付专利,名为“语音交互的支付方法、服务器、装置、设备及系统”,该专利申请于2020年10月。
(图片来自天眼查)这项技术通过向语音支付设备发送语音支付指令,设备便向服务器发送交易请求,完成支付。过程中不需要用户扫码等操作,只需发送一条语音信息,简化了在线支付流程。
(图片来自天眼查)据了解,国外的巨头公司也早就开始了在语音支付领域的探索,如谷歌、亚马逊、沃尔玛等,但普遍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技术尚不成熟。
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语音支付功能对技术的要求很强,而且与刷脸支付、指纹支付类似,都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问题。此外,声音识别技术的不成熟可能会影响支付效率。所以目前语音支付的技术还有待完善,技术成熟之后,也需要在特定场景中推广。目前来看,语音支付是为5G多屏时代做前期铺垫的技术,目前还比较小众,在国内外,语音支付的真正大规模应用都非常少。
未来,语音支付是否能有更大的可能性呢?能否替代刷脸、指纹识别成为新的支付潮流?看来还需要解决一些安全性方面的技术问题。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5G物联网时代,语音支付将会有广大天地。
一大波支付专利袭来
除了上述专利,支付宝今年以来公布了多项支付方面的专利。
1月5日,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布“一种安全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介质”专利,该技术可可获取当前交易信息,确定交易风险值,若判断风险过大,则会冻结付款资金。1月15日,支付宝公布“扫码支付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专利,这项技术可第一时间确定用户扫码支付时的目标商户。
此外,支付宝近期还公开了“一种支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商品堆头及支付装置”、“底座及支付设备组件”等专利。
拿到今年春晚红包的独家合作资格的字节跳动,不仅在春节前上线了抖音支付,而且也在积极开发支付相关专利。
1月19日,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开“数字货币钱包的生成方法、数字货币支付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专利。2月12日,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又公开了 “电子货币账户的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专利,公开号为CN112365258A。
这项技术主要用途是,当用户需要将电子货币子账户与目标账户绑定时,仅需向目标服务端发送账户绑定请求,服务端根据用户身份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电子货币子账户,用户便可选出自己需要绑定的那个账户,提升了账户绑定效率。
智能汽车相关的支付技术也引发业界关注。
1月22日,理想汽车的关联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种支付方法及相关设备”专利,公开号为CN112258174A。
该技术可以使企业可以直接向消费服务端支付员工的消费费用,无需员工经过繁琐的报销流程,操作便捷、省时,还可以避免支付出错。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载电子支付等技术有利于优化行车体验,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