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禁止银行开办“异地存款” 央行专家:适用于线下无网点的地方法人银行
记者:刘佳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异地揽存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
对于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异地揽存开办异地存款的原因,报告称,由于异地存款稳定性较差,积累的流动性风险易快速传染,不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金融体系稳定。
众所周知,继2020年底靠档计息类存款、互联网存款整治之后,监管部门已经把监管重点放在了异地存款上面。
所谓异地存款,报告中给出了明确定义:“异地存款是指银行通过在没有设立实体网点的地市开立的账户吸收的存款。”
简言之,是否为异地存款,关键看开立存款账户时的地理位置。
“凡是到银行的实体营业网点开设的账户,其存款就不算作异地存款。而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途径远程开立的账户,如果开立账户时,所在的地市有该银行的实体营业网点,该账户的存款也不算作异地存款。只有远程开立账户时,所在的地市没有该银行实体营业网点,其账户的存款才是异地存款。”央行有关专家表示。
存款监管收紧
报告指出,近两年,部分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吸收异地存款实现快速扩张,偏离了服务本地的定位。
地方银行回归本源、坚持本地经营一直是监管强调的方向。央行明确提出“地方法人银行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意味着存款监管进一步收紧。
“禁止开办异地存款的规定适用于地方法人银行。”上述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法人银行的业务应该聚焦于本地,服务于本地的居民和企业。银行设立实体网点需经过监管机构的评估和批准,所以地方法人银行的展业范围也应以此为准,不应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突破这一范围。
那么,哪些银行不受此政策约束呢?该专家指出,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全国性银行均不受禁止开办异地存款的约束。“没有实体经营网点、业务在线上开展的地方法人银行也可以吸收异地存款,但此类银行展业范围不受空间限制,实质上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银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也要参考国有银行执行,以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对于地方法人银行加强对异地存款的管理方面,专家强调,地方法人银行停办异地存款,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远程开立账户的管理。“目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定位技术,银行比较容易确定储户开立账户时的地理位置,可对是否异地开户进行有效管控。地方法人银行应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的定位功能,将远程开立账户的权限限制在设有实体营业网点的地市。如果由于技术不支持,无法做到根据地理位置授权,则应暂缓远程开立账户的服务,待技术成熟后再提供相关服务。”
保护储户利益
近年来,地方法人银行积极拓宽线上渠道,互联网贷款业务规模增长较快,既是一些银行拓展存款业务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些存款人谋取较高存款收益的重要工具。但就是因为其过多过快的增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风险。
专家指出,事实上,如果地方法人银行在没有实体网点的异地吸收存款,储户就很难对这些银行有直观的了解,甚至连这些银行在哪里都不知道,更无法判断其经营情况,这些银行一旦出现风险,将会严重损害异地储户的合法权益。
“而且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法人银行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突破展业范围的空间限制,并过度宣传其存款受到存款保险的保障,是‘零风险’的,以实现快速扩张。但这种快速扩张往往并不审慎,隐藏较大的风险。一旦爆发风险,存款保险就要兜底。”
据央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央行首次披露了受存款保险保障的金融机构数量及具体名单:4025家。但目前全国银行机构数有4588家之多,这意味着有些银行没有投保。
“存款保险的保费是所有银行共同交的,穿透以后本质上都是老百姓的存款,如果去填补那些经营不审慎的高风险机构的损失,最终受损的还是所有储户的利益。”该专家强调,“通过限制地方法人银行异地揽存盲目扩张,督促其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量入为出,审慎经营,就是对广大人民利益的最大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吸纳异地存款的银行多以中小银行为主。异地存款下线后,中小银行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中小银行应回归本源、立足本地,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创新各类存款产品,通过留住客户来增加和稳定核心存款。同时,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流动性风险,确保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