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提案聚焦:“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能源圈
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终于召开。
特别是由于与往年相比,今年是建党百年,又恰逢“十四五”开局“以及去年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之后而显得格外引人瞩目。全球目光也将聚焦中国。
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一年一度的大事,两会自然也少不了各行各业企业家的参与。
新能源行业提议一直是历年两会中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会议部署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碳达峰表面上是约束碳排放强度问题,而本质是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事关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央深改委会议也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发布了行动方案。
毫不意外,“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本次两会企业家提案中的核心关键词。
以下是能源圈(Oneneng_club)对能源领域相关企业代表的提案建议做的不完全梳理: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曾毓群提交的两份政协提案分别为《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国家3060战略目标落实的提案》与《关于加强对锂电池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
在《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国家3060战略目标落实的提案》中,曾毓群表示,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离不开储能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但就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些许问题。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各方规划统筹协调性不足;二是市场机制不成熟,投资储能经济性差;三是缺乏准入门槛要求,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出。
针对上述问题,曾毓群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电化学储能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二是建立市场机制,让储能既要“有效”(有效果有价值),也要有利(有价格有收益)。三是推进新能源发电+储能,同步制定储能电站性能和安全标准,防止低水平竞争。四是建设储能云平台,用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的模式创新储能运营机制,提高储能收益。
在《关于加强对锂电池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中,曾毓群委员表示,当前,锂电池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企业维权过程较为困难。首先是取证难,维权成本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一个案件中锂电池制造商通常公证购买至少两个车型,每个车型至少两辆,费用高昂。如果涉嫌侵权的锂电池装载在大巴、重卡、轮船、飞机或储能电柜等产品时,权利人还面临无法取证的困境。
其次是维权周期长,无法匹配锂电池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诉讼前期准备、一审、二审,整个案件全过程需要三年左右,相对锂电池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严重滞后。
第三是商业秘密维权困难。此类案件通常需要到对方的厂房或办公点取证,但在实践中,法院当前的取证力度相对较弱,如遇对方不配合则法警无能为力。依靠公安机关取证也存在立案门槛高以及办案经验不足的问题。
他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锂电池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一是深化证据保全制度规则,降低举证阶段的难度和维权成本。二是建立知识产权特别审理程序等提高审理效率,缩短审理周期。三是建议加快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出台。从而切实服务于企业维权的需求,解决企业维权举步维艰的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将针对加快碳中和进程、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落实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和优先上网政策,优化储能发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纳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汽车和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通过10到20年时间,实现我国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在加快碳中和进程的同时,实现我国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独立供应,节省外汇支出;大幅度提高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内控时间,分别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倒逼国内加速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政策;将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纳入对地方政府、电网公司的考核范围;逐步将煤电机组转变为调峰电源;加快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及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三是不强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系统,以提高储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支持发展系统侧集中式储能系统,将抽水蓄能电站、储能基地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与统一调度范围,通过招投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项目业主;加快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引导鼓励储能以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参与市场交易,发展储能市场化商业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将储能产业纳入“十四五”能源规划,助力碳中和。张天任建议,国家应大力发展智慧型储能电站,“可以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环节,储能系统有利于削峰填谷,使不稳定电力平滑输出;其次,在常规能源发电环节,储能系统可替代部分昂贵的调峰机组,在实现调峰的同时,还能解脱被迫参与调峰的基荷机组,提高系统效率;在输配电环节,储能系统能起到调峰和提高电网性能的作用;设置于用户侧的储能系统,通过电力储放可以提高供电安全性和经济性。”
张天任在过去一年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储能电站普遍受制于产业政策、市场定位、价格机制、规范标准等因素,具体如下:
一是产业政策不够稳定。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电网侧储能异军突起,仅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就从2017年的120.9兆瓦增至2018年的682.9兆瓦,同比增长464.4%。但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又明确规定,抽水蓄能电站和电储能设施的成本费用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这直接导致2019年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下降了6.7%,电网侧储产业的发展按下暂停键。
二是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储能电站的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够完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造成电站收益率低。以用户侧储能项目为例,电站能否盈利主要取决于峰谷价差,很多地方的峰谷价差与储能度电成本相差无几,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无法很好覆盖储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此外,国内的储能电站无法参与电力现货交易,而在国外成熟的电力市场,发电侧储能电站50%的收益来自于电力市场交易和电力辅助服务。
三是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储能电站是电力供应网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是从属于发电、输电,还是用电环节?或者是独立的主体?目前尚无清晰。由此衍生出市场准入、计量、结算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标准规范不够健全。由于缺少标准规范,市场上对储能技术的宣传五花八门,客户难以辨识各种储能电池的技术区别和产品优劣,往往将储能电池的价格作为选择标准,市场竞争陷入价格战。如高能铅蓄电池、铅炭电池具有循环使用寿命长,电能转化率高,安全稳定等优势,但在市场竞争中并未占据应有份额。不仅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张天任建议,将储能产业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国家在能源领域“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储能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指导储能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加强行业发展顶层设计指导,建立新型电储能国家规划体系;探索海上风电、陆上风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的行业标准,更好发挥储能在新能源消纳中的作用。
此外,张天任还建议,推动储能应用和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着力加强对先进储能技术研发任务的部署,集中攻克制约储能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规模、效率、成本、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瓶颈技术问题,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布局,在重要的战略必争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并形成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扶持壮大电池组件、零部件、逆变器等装备工业,支持铅炭电池等新型电池在储能电站上的广泛应用;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的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和储能技术的深入融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储能产业规模。
张天任建议国家应统筹推进各类电力市场建设,引导开展市场化运营。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前提下,推动各类市场尽早向储能开放市场准入,在市场开放顺序方面,建议近期鼓励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中远期将储能纳入电力现货市场,同时探索建立容量补偿机制或容量市场,促进储能获取稳定收益;明确储能在电力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参与调峰、调频等各类服务;完善储能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储能电站开展电力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多渠道获取收益;电网侧储能设施参与调频辅助服务时,不收取过网费。用户侧储能系统在充放电时,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只计算一次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不与电网发生互动,仅配合分布式发电进行自发自用的,则不收取过网费。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准备了数份建议,其中一份为《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管理 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的建议》。
朱华荣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不均衡,中端产品市场压力明显。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高端放量、低端爆发、中端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应加快拓展盈利能力,探索商业模式。整车销售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盈利模式,但当前行业规模较小,企业投入巨大,产出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在操控、舒适性等方面优于燃油汽车,但并未因此形成高溢价。电池成本无法通过溢价消化,亟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新能源汽车储能单元作用亟须发挥。当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应用体系尚未建立,标准也没有得到统一,推广难度还比较大。
朱华荣建议,首先,应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与国家战略规划要保持一致。其次,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调节积分供需。建议行业组织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由第三方在保证公平公正和相对市场化的前提下,结合行业积分供需情况对积分进行收储;同时允许企业从“积分池”借贷积分并按一定利率偿还,以此调控市场供需结构,稳定价格预期,便于企业提前进行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最后,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建议国家电力企业牵头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标准体系,统一V2G等相关技术标准,出台政策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波谷充电波峰放电,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