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财税“干货” 涉及赤字率、专项债、资金直达、减税等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5日出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多位财税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税“干货”进行盘点和解读。
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 专项债券拟安排3.65万亿元
在备受关注的赤字率上,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的“3.6%以上”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如何看待今年设定的这一赤字率?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刘怡解读:“今年的财政政策从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来看,都更加注重可持续性,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并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总体上保持了政府杠杆率的基本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是统筹考虑了经济复苏、财政收入恢复等多方面因素。“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形势和去年是不太一样的。即使今年支出规模可能有所增长,但在今年收入形势好转的背景下,赤字率本身可以下调一些。赤字率在4%以内都属于风险可控。”杨志勇说。
在专项债券方面,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解读,综合赤字率和专项债券规模来看,今年仍然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说明2021年的财政政策仍是积极的,也体现出政策不急转弯。
罗志恒说:“2021年的赤字、新增专项债券仍有较大规模,仅较2020年分别下调1900亿元和1000亿元,比2019年仍有增加,赤字率为3.2%左右,说明仍保持了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体现政策不急转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哪里?刘怡表示,民生领域的支出仍是“重中之重”,一系列民生“礼包”值得期待。
刘怡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的要求,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将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通过财政资金使用的‘提质增效’,民生领域资金使用效率和政策效果将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将越来越能感受到国家富强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罗志恒观察,从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息来看,稳定经济、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保民生、保基层财政运转、化解风险、污染防治以及乡村振兴等几个方面都被提及。概括来说就是,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罗志恒说:“第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中央基建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重点投向补短板、强弱项的‘两新一重’领域,同时,通过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保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激发消费潜力,构建内需体系。第二,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升级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第三,防范风险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总体来看,财政规模和支出方向的调整,反映了财政在紧平衡时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的财力保障,既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的总量调节功能,更发挥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财政支出既有“保”,也有“压”。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并扩大范围
基层财力问题也受到市场和社会持续关注,资金直达是有效的“输血”机制。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在杨志勇看来,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并且扩大范围,说明资金直达机制探索和试点的有益经验正在被固定下来,体现了财税制度现代化的整体改革方向。
“原来中央对省一级的转移支付、省一级对更基层政府的转移支付等存在一定的时滞,资金直达机制将使得资金直达需要‘用钱’的单位或地方,财政资金的效率毫无疑问得到大大提升。”他说。
减税“礼包”聚焦:“15万元”“2.5%”和“100%”
“减税”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点亮”这一热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葛玉御梳理并解读:“总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发了三个减税‘礼包’,概括为三个数据:15万元、2.5%和100%。一是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起征点为10万元时92%的小规模纳税人已经免征增值税,这意味着免增值税的纳税人进一步扩围。二是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以小微企业为例,现行优惠下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5%,再打5折,那就是2.5%。这两个红包一起领,一个月销售额15万元年销售额18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只有2.5%。三是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100万元的研发费用在税前可以扣除200万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业研发创新。”
记者 刘柏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