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租房税费负担”“帮助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建议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全国两会期间,多个楼市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对楼市的定调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142个字提及房地产市场,连续3年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仍是政府2021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缓解住房困难等均被提及。其中,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均为首次提及。
3月8日,多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1年房地产市场将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预计供给端将发力,短期调控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市场将平稳发展。
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向来是当年楼市调控的重要参考,今年也不例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这是两会首次提及对大城市住房问题的关注。
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大城市住房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今年1月以来,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走高,万人打新、高价地频出、房价屡创新高。
针对热点城市投机炒作行为,各地迅速出台政策。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今年1月以来,中国各地房地产调控累计已达97次,平均每天出台1.5条政策。其中,一二线城市成为重点调控对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杭州、苏州、无锡、东莞等二线城市均升级调控。
两会过后,热点城市楼市调控是否还会持续加码?
3月5日,克而瑞研究团队发文表示,现阶段地价、房价仍是不能碰的红线,一旦地市、楼市出现过热的征兆,短期内城市地价、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调控政策大棒必将尾随而至,不排除政策加码的可能。
“调控重点开始转向大城市,近期土地供应‘两个集中’、融资‘三道红线’、房贷‘五类分档’等,都是在增加供应的同时控制成本,扼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3月8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两会之后大城市将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全面调整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如单列租赁供地计划、保障房用地应保尽保、商品房供地向新城和热点区域倾斜等。
在李宇嘉看来,目前一线城市如深圳、上海都实行新房限价政策,保护无房刚需的购房需求。同时,各地政府控制二手房杠杆,市场交易规则复杂、交易成本高、持有周期长。李宇嘉认为,参考2017年以后的市场行情,预计大城市房价将横盘3年,目前市场热度已经明显降温。
让城市青年更容易租到房
租赁市场也是两会代表的热议话题,多个相关话题上榜微博热搜。“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显示,45.4%的受访者期待加大住房租赁供给,让城市青年更容易租到房。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在提案中指出,目前国内长租房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长租公寓运营方采取“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租金贷”等高风险经营模式,资金链断裂现象时有发生,租房者被无故驱逐等情况屡见不鲜。部分租赁企业大量囤积房源,哄抬租金,扰乱市场秩序。
姚劲波建议,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行业风险;持续加大房源有效供给,并向新市民群体倾斜;稳步推进“租购同权”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权益。
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关于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的提案》,聚焦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民进中央提出,目前长租公寓存在多初问题,建议国家加强准入管理和信用管理,促进长租机构规范化发展。适度提高长租机构资格申请条件,逐步淘汰黑中介、二房东等不规范运营主体。
民进中央建议,鼓励专业长租机构发展,发挥其在提升房屋品质、规范管理、稳定价格方面的优势,倒逼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3月8日,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政府的导向可以明确,后续租赁市场的发展将继续发力。发展租赁住房的目的是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将更聚焦于长租房市场,后续或形成各类配套政策。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降低租房税费,为租赁市场业务发展减负,建议相关企业和租房者重点关注。
克而瑞地产团队认为,在连番政策红利刺激下,预计住房租赁市场将进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并与销售市场分庭抗礼。随着房地产行业增长放缓,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租赁市场将成为重要领域。
发展租赁住房被提到空前高度,未来租金将怎么走?3月8日,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各大城市的租金均小幅向下调整。今年随着经济的恢复,租金有上涨空间,但在政府增加供应、控制租金上涨的调控下,租金幅度不会太大。
“长期而言,规范租赁市场发展及通过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有助于平缓租金上涨的压力。”何倩茹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