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热”急速降温!本月23只新产品延长募集期,二手货交易平台凑热闹:莫言轻易挂闲鱼
3月16日,基金发行市场再现“延长募集期”现象,华商基金、华夏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延长了旗下新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截至3月16日,3月以来延长募集期的基金平均每天达到了1.44只。甚至,因销售情况不理想,有基金将募集期间延长了两个多月。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买基金亏了”的基民在网上转卖闲置物品“回血”。
但事情总有好坏两面。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发行降温有利于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能为面临估值压力的个股争取到消化时间,也能为调整之后的重新出发赢得契机。这既可以给基金经理更多的思考空间,考虑自己接下来的布局,也给基民们一个冷静期,不急着慌忙做出草率决策。
知名大公司产品也延期
3月16日,华商基金发布基金募集期调整公告,该公司旗下的华商均衡成长混合基金,首发募集期从原定的3月22日至26日调整为3月22日至4月2日。
同样在3月16日,光大保德信基金的新发产品光大保德信新机遇混合基金,以及华夏基金的新产品华夏安阳6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也发布公告延长募集期。其中,华夏安阳6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的募集截止日从3月19日推迟至3月26日,募集期延长了一个星期。
这是新基金发行降温后,基金行业发生的一个突出现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今年以来共有35只新发基金出现“延长募集期”现象。从时间分布来看,35只基金中有23只的“延长募集期”发生在才刚过半的3月份(1月和2月分别为8只和4只)。其中,华富中证证券公司先锋策略ETF于3月9日开始募集,原定认购截止日为3月22日,3月13日该基金发布公告,将截止日推迟至6月8日,募集期较原计划拉长了两个多月。
这意味着,3月以来平均每天有1.44只新基金延长募集期。不仅金鹰、中信保诚、国联安等中小基金公司出现延长募集期的情况,华夏、招商、嘉实、广发、天弘等头部大型基金公司也未能“免俗”。
降温之下的伴生现象
市场分析人士吴昊(化名)指出,基金尤其是权益型基金的发行态势与权益市场的走势密切相连。在高估值压力和流动性边际收紧压力下,市场从春节之后开启了一轮调整,公募重仓的白马龙头和科技成长股接连遭遇重创,由此使得新发基金遇冷。
吴昊表示,除新基金延长募集期外,近期发生的“基金公司自购”“新成立基金份额下降”“净值回撤”“闲鱼卖货补血”等现象,都是“基金热”降温之下的伴生现象。
Wind数据显示,从2020年10月至今的6个月时间里,单月新成立混合型基金的份额数量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倒U型,其从去年10月份的1567.98亿份增加到今年1月份的3897.26亿份,随后则开始明显下行,今年3月份和3月份(截至3月16日)的发行份额分别为2131.59亿份和1239.76亿份。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上周新发基金平均成立规模为年初至今最低水平。总体而言,预计3月公募基金的资金流,将从1月的狂热和2月的调整后逐渐归于平静状态。
深圳某投资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去年10月份至今年,他买的一只基金最高浮盈一度达到了30%。但经过春节后的净值回撤后,目前该基金只剩下了9%的浮盈;他另外一只基金此前浮盈7%,现在却是浮亏10%,“感觉是亏损了17%。”而在基金投资亏损之后,近期有不少基民在二手货交易平台“闲鱼”上转卖各种闲置物品“回血”,卖货开场白大多以“买基金亏了”开头。
给自己一个冷静期
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表示,之前基金发行火爆,不少投资者盲目买入基金,在近期的大跌中亏损。而如今基金发行降温,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好事情,有利于基金市场健康发展。杨佳星认为,能够为基民带来长期向好的业绩,是基金经理的立身之本。新基金发行的降温期,也可以给基金经理更多的思考空间来考虑接下来的布局。
3月16日,闲鱼平台出现这样的提示:所有因“基金亏了”转卖闲置物的朋友,请给自己一个冷静期,谨防一时冲动卖掉珍贵回忆。请10分钟后再上架物品。
公募人士指出,基民需对基金发行降温持理性态度,不可过于陷入亏损情绪中。从本轮市场调整来看,绩优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阶段性的市场降温,能为面临估值压力的个股争取到消化时间,也能为调整之后的重新出发赢得契机。
景顺长城基金指出,当前市场的调整主要是由仓位和情绪引起的短线波动,而在中长期,底层的基本面趋势对于市场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在市场急速回调过后,部分有基本面支撑的、前期估值相对较高的公司已经进入相对合理区间,长期价值凸显,可以立足中长期视角,挖掘短期被市场情绪错杀的优质公司。
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陈璇淼表示,春节长假后,市场波动比较大,不少权益类基金跟随市场出现一定回撤。时代浩浩荡荡,股价的上涨和下跌背后都有其逻辑。往后看,中国经济发展将持续平稳,处于高景气度、业绩会显著超预期的核心资产会持续体现出投资价值。
编辑:亚文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