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中招改革:优质高中半数以上招生名额实行分配
本报记者 许沁
昨天,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上海中招改革方案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50%到65%名额分配到区和学校,也就是说,本市优质高中超过一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区和各个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到校实现“全覆盖”。
《实施办法》是2018年《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文件,适用于2022年起参加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考生。
名额分配实现“全覆盖”
从2022年起,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最新公布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自主招生比例、名额分配方式、综合评价录取程序等内容。在自主招生录取方面,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全市范围内有创新潜质、学科专长、体育或艺术特长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实施办法》,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计划比以往减少,合计不超过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其中,优秀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自主招生计划合计不低于该类自主招生计划的15%。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是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确定的招生录取新办法。具体包括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两类,合计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与改革前相比,名额分配比例进一步扩大。其中,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
《实施办法》特别明确了名额分配的具体要求:一是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65%,原则上以各区当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分配到各区,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二是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50%—65%,其中,分配到区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30%,分配到校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70%。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原则上以所属区内各所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中招报名人数占本区该类学校中招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分配到本区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实现名额分配全覆盖。
实施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后,招考机构将考生计分科目总成绩和综合考查成绩(满分50分)合成总分,主要考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名额分配设最低控分线
此次中招改革,积极探索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大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这意味着各类初中学校的毕业生都将有机会升入优质高中就读。“只要学生努力,不管在什么区域和学校,都有可能进入优质高中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表示,对于面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学生家长而言,这是重大利好,有助于坚定选择家门口学校就近入学的信心,减少择校焦虑。
“当然,将超过一半的名额分配到区和学校,前提条件依然是学校和学生都要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是科学的,是公众可以接受的。”周彬说,首先,名额分配招生有底线要求,即学生都必须达到相应的名额分配最低控分线,否则名额依然会被收回。这就意味着改革方案既给了这些初中学校以希望,为此类学校学生直接就读优质高中学校提供了制度可能性,但也需要初中学校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才能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对学生个体来讲,既然家门口的初中学校都具备升入优质高中学校的制度通道,就没必要舍近求远。当然,要真正将优质高中学校的招生名额落到自己身上,依然需不懈努力。
综合评价打破唯分数论
三门中学校长秦娟说,初中学校须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用德智体美劳来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将学生学业成绩、艺术课程学习、体育科目和体质健康达标、自主体验课程记录、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记录。“当然,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对初中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秦娟说,机遇是以前学校可能得不到的名额分到手了,挑战是学生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办初中必须抓住生源变化、制度红利等机遇,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相对薄弱学校,原来可能重心放在补差上,现在则须拔优、促中、补差三管齐下。
“考试内容方面增加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增加了英语听说测试和理化实验操作,在招录方式中增加了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真正打破了‘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与上海已实施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相衔接,体现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大方向。”上海市第二中学校长陆军说,此次改革促使高中学校更进一步根据综合素养的要求进行选才。对高中学校来说,要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的认知、创新、合作等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进一步科学地“选苗育苗”,助力评价改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