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创】丁德民:构建我国商行新型管理文化的思考
来源:银行家杂志
导语:城商行是我国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满足城乡金融需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来一段时期,城商行群体极有可能经历一次优胜劣汰的大洗牌:实力强的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实力弱的将不断萎缩,甚至被兼并或淘汰。追根溯源,城商行实力强弱的“分水岭”与管理文化品质的高低紧密相关。因此,构建符合城商行自身特点、科学完善的新型管理文化,使其融入到经营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以“文化”升华“管理”,对于城商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一批美国学者通过比较研究日本和美国企业管理模式,发现了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奥秘:重视规章制度等“硬”因素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文化这种“软”因素。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企业文化仅包含精神层面的内容;广义的企业文化则不仅包含精神层面的内容,还包含与精神层面密切相关的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多数学者认同广义概念,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理念形态文化、行为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张德、潘文君编著《企业文化》〔第三版〕2019年)。
笔者认为,广义的定义更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本文中所提“管理文化”,是广义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路径和实施策略的概括,是企业发展建设中人文思想和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服务于企业文化总体战略目标。本文所提构建新型管理文化,亦是从提升管理效能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构建城商行新型管理文化的必要性
纵观世界企业管理史,可以看到企业管理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总体趋势是管理的“软化”。当今,互联网技术正在给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变革,个体意识空前觉醒,对于企业尤其是人才密集型的金融行业来讲,纯理性的科学管理因迟钝、僵化等缺点,在对内管理员工、对外管理客户两方面都已表现出力不从心。而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核心,能够柔化科学管理的硬度,对内凝聚共识、激发创造力;对外引发共鸣、提升黏着力,有效弥补科学管理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因此,构建新型管理文化、走文化管理之路是城商行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
构建新型管理文化是城商行塑形象、赢客户、拓市场的需要
构建新型管理文化是城商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商行以往的管理文化中,譬如“服务为本”“客户第一” 等诸多理念和方略带来了银行和客户双赢的良好效果。但随着银行4.0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银行服务融入各类生活场景,这种时代的更迭和科技的创新使得银行以往的管理策略面临不同程度“失灵”的窘境,例如,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加速形成,使银行与客户面对面的机会急剧减少,银行物理网点设施再好、服务再全,受众面也是有限的。因此,在银行内部有必要全面重构服务管理文化, 既要在精神层面重新设定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也要在物质层面同步配套制度规范和服务设施,以此构建新的银客关系,赢得持续发展的空间。
构建新型管理文化是城商行强内功、控风险、增后劲的需要
在城商行群体中都有着打造“百年老店”的愿望,这种内在的强烈欲望一直驱动其苦苦寻求破解现实难题以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而构建新型管理文化正可谓是“破题”的一把利器。
可破解精细化管理难题。从1995年第一家城商行成立至今, 城商行已走过20余年的发展历程。按照资产规模增速,城商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起步、异地扩张、同业扩张、金融严监管四个阶段。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顺周期快速扩张之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利差收窄、监管趋严等严峻挑战,城商行经营面临越来越大的内外压力。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持续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城商行盈利增速下降幅度更大。城商行整体净利润增速自2019年中以来位于“零增长”附近,到2020年整体净利润已持续负增长(见图1)。
图1 2019~2020年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速对比
为此,许多城商行都在寻求新的经营管理制度,以图加速转型释放管理红利,维持盈利水平。但是,制度再完善,也有盲区;系统再完善,也有漏洞。唯有依靠良好的管理文化,全盘“激活”管理体系,用好“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细枝末节,方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可破解核心竞争力培育难题。在过去的经营中,城商行一直抱有片面追求“做大规模”的情结,但在市场同质化、产品同质化、客户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特色鲜明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下沉服务、生存空间一再受到挤压的当下,城商行应尽快找到突破重围之路。而企业文化本身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质和引领作用,复制壁垒较高,周期更长,是城商行打造和巩固核心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
可破解金融创新难题。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物联网的推广,金融业态的脱媒趋势正加速显现,金融科技将是银行下一步竞争的焦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领跑者,将大概率成为本轮大洗牌中的胜利者,而新型管理文化是金融科技创新最强有力的推手和最基础的保障。
可破解风险管理难题。城商行的风险管理,多习惯注重实物层面的风险控制,而忽视风险管理文化理念的树立和培育,缺乏先进的风控知识和技术方法,风险管控水平尚有很大进步空间。面对错综复杂的风险形势,重塑风险管理文化是城商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关键之举,城商行应在文化熏陶和制度约束两端“双向发力”,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协同处置的风险管理体系,为自身的安全稳健运营保驾护航。
城商行管理文化建设现状和短板误区
近年来,银行对管理文化建设关注度持续提升,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各商业银行开始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积极探索建立文化管理体系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现有管理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
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理解不全面
管理文化建设是依照其内在规律,在对企业管理现有文化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设计制定目标管理文化,并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实施,通过不断地维护、强化、更新有关文化要素,以达到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效果。由此可见,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的是主动作为、系统设计、符合实际和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城商行进行管理文化建设多缺少全过程的评估分析,缺乏与本企业管理实际的有机融合,建设过程全要素推进发展参差不齐,整个员工队伍缺乏“入心入脑”,表现为被动建设、一劳永逸或一知半解。管理文化建设亟须从体制机制建设这一顶层和源头上进行设计和提升。
同时,城商行管理文化大多看重短期效益,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短期目标上,未能重视文化对城商行长久、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而这种注重短期、漠视长期的思想一旦根深蒂固,将会对城商行的发展战略、形象塑造和愿景实现形成掣肘。
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企业管理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深植于员工心中并外化为实际行动,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提升企业管理效能。而实践中,一些城商行管理文化建设经常走入流于形式的误区。首先,表现为企业高层对管理文化真谛及建设过程、步骤、要求并没有统一、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开展管理文化建设多是“从众行为”;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多停留在纸上、墙上和口号上,员工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发展愿景、管理哲学或知之不详,或一无所知;再次,表现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依然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停留在“靠制度”“定指标”“下任务”的层次,尚未真正提升到文化管理软硬兼具的层级上来。
轻视“人”的关键作用
“人”是管理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对象,管理文化建设必须把人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来统筹,坚持以人为本。这既要求文化设计和实施体现企业内部人文环境的共性,追求企业群体对文化的认同,也要求关注企业员工群体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变化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城商行发展到现在,依然更多专注于完成目标任务,追求规模扩张情结依然是主旋律,以人为本的提法多、落地少,表现为把“人”视同“物”来管理,缺乏充分考虑员工的现实想法、价值取向和普遍认同的“先天基因”;在对人文管理的过程中,面对机构区域分布广、链条长、层级多等原因造成的“自然损耗”,普遍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决心和减损措施。
缺乏文化结构层级之间的协调性
企业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理念层、制度行为层和符号层。理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决定制度行为层和符号层的前提和关键;制度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符号层和理念层对企业中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要求;符号层是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物质载体。管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该使各层级之间协同融合、渗透递进、浑然一体,形成鲜明的文化特征。而在现实中,管理文化建设往往出现结构层级之间相互割裂、相互孤立、配套脱节等情况。
忽视科技发展给管理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服务体验,也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沟通、决策和管理方式,正在悄然对整个金融业态进行颠覆式的变革。这些新变化、新元素都应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体现,银行管理文化应不断注入与科技时代相吻合的内涵,否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但遗憾的是,这些并未得到应有的认知和重视,城商行在管理文化建设中“循旧道、走老路”的情节依旧普遍,对新形势的应对能力亟待提升,在与金融科技发展充分融合的道路上,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构建城商行新型管理文化的路径
本文提出的构建城商行新型管理文化的核心要义,是构建“文化+制度”并重的管理——在有效传承优良管理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通过制度建设、精神提炼、实践强化等方式,对管理文化进行创新提升与重塑,既与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客户结构等高度契合,又与企业愿景、价值观念、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激励约束等目标高度一致,用“软人文”弥补“硬制度”的漏洞缝隙和不足,凝聚和释放企业管理文化的势能,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引领、影响和约束群体组织自觉形成积极的行为规范,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文化管理、有效管理的目的,推动城商行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基业长青的愿景。
将管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
首先,要将构建新型管理文化纳入战略规划,在企业高层统一“文化管理”的认知,从服务城商行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构建与之匹配的管理文化体系,做好管理文化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并自上而下促使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普遍认同和接受,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直至落地。其次,要立足本行现有的文化基础,提炼核心价值观念,促使管理层和员工价值趋同、利益一致,并围绕核心价值观,明确企业愿景和发展目标,建立相应的管理路径和实施策略,对全体成员形成有效约束和正向引导。三是健全公司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质效。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管理文化的战略意义、核心内涵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推动、完善城商行治理结构,在中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拓展边际效能,持续激发活力、注入动力。四是健全管理文化建设的制度机制保障。在“三会一层”议事规则中,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完善股权管理、风险管理、薪酬绩效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确保管理文化内嵌于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管理文化建设工作持续有效。
突出文化基因特质,与时俱进注入发展活力
城商行本身具有“草根”属性,构建新型管理文化,要将地域文化的精髓、城商行优良传统及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念有机融合,体现先天的文化基因特质并持续更新和完善。一方面,要扎根地域文化土壤,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入研究多元化需求,创新产品,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体现地域文化特点和客户个性需求的管理文化体系;另一方面,要立足特色的管理文化,发挥区域战略投资作用,加强“政银企”各方协同,择机加快同优质国企、民企以及特色产业组织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引资”与“引智”相结合,补齐自身在管理、科技、人才方面的短板。通过引入优质的战略投资者为城商行资本补充、经营管理、客户资源等方面提供新的发展支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融入新的发展要素。
实现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特征,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寻求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同步提升与最佳平衡,是城商行管理文化核心的本质要求。首先,管理文化要与经营战略和重点业务发展方向保持同步,用文化理念引导业务经营的大方向,重点培育“展业务、控风险、创价值”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实现最大边际收益与最小边际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其次,构建城商行新型管理文化,要特别加强对风险文化的认知和重塑,在提高经营风险管控能力的前提下,实现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城商行的管理应在内部着力培育风险文化,使各层级岗位人员认识到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提高其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自觉性。在实践中,要规范风险管理制度,健全制度架构,保障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分清楚层次,确定各种风险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与执行效力;针对不同环节与阶段,研究全流程管理细节,形成优化的流程与适宜的权限,从而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实现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展现家园情怀和人文关怀
管理文化的力量,源于每一个体、群体组织行为的形成和凝聚,因此新型管理文化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优秀的管理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坚定的思想保证,以切实达到“控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目的。聚焦企业内部环境,员工既是管理文化的开创者、传承者,又是管理文化的践行者、维护者,与客户接触密切,深谙地域风俗和客户需求。所以,在建设管理文化时,要充分体现对员工的精神尊重和物质保障,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企业的价值取向、目标和愿景,要与员工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共认同;要将“人情味”融入到管理文化之中,搭建好“公开、公平、公正”施展才华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激发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能。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城商行管理文化要“接地气”,体现其草根属性和亲民特质,强化对客户感受和体验的重视与反馈,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唤起客户的情感共鸣和深层信任。
近年来,承德银行在探索构建新型管理文化中积极践行“家园文化”理念。对内持续提高员工福利保障,积极拓宽职业晋升通道,畅通双向沟通机制,尊重员工参与管理,根植和谐温馨、同心同德的家园管理文化;对外邀约社会各界参与行内建言、征文及联谊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家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这种新型管理文化的有益尝试与探索,所积累的深厚管理文化底蕴,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使该行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并收到了良好的内外部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金融创新发展,是决定城商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金融科技赋能,是保持城商行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新动能。为此,城商行要把创新发展与金融科技放在管理文化的核心位置,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在业务系统、制度流程、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下大力气健全和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对创新的组织领导、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人才保障,建立适宜的容错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协调联动;要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引擎,带动产品服务、制度流程、内控管理等各方面的金融创新,提升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强化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从城商行自身资源禀赋出发,聚焦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尝试依托金融科技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场景巨头的大数据优势和生态场景“借船出海”,突破市场制约瓶颈,提高客户对多元化、智能化的新金融功能体验的黏性,实现创新发展。
可以预见,加强对新型管理文化的探析和构建,将有力推动城商行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顺应金融创新发展潮流,挖掘改革发展红利,以新型管理文化为引领,实现基业长青的可持续发展愿景。
(本文为2020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3139)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