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的“十四五”:万亿蓝海市场启幕
本报记者/郭婧婷/北京报道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共提及“保险”这一关键词36次,既强调要“深化保险公司改革,提升商业保险保障能力”,也要求保险业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涉及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巨灾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存款保险、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监管规划,商业健康险规模到2025年要超过2万亿元,养老险责任准备金要从目前的5600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6万亿元以上,万亿级的蓝海市场将成为行业和公司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点。
多位受访专家和机构人士认为,“十四五”时期,保险业乘政策东风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养老第三支柱大有可为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 未来5~10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8万亿~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被认为是“十四五”时期解题养老困局的钥匙。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纲要规划里着重提及“养老话题”,为保险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绘制蓝图,强调未来“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据了解,当前,已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现阶段,养老险充足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完善性不够,以及各支柱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在两会提案中提到,第一支柱已覆盖近10亿城乡居民,占据主导地位,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全国平均不足50%,且呈下降趋势;第二支柱惠及人口有限,覆盖率不高;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占比偏低,对养老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201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2.1万亿元(去重后)。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6.3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2.5万亿元,职业年金为0.7万亿元。而第三支柱税延型养老保险仅有几亿元的保费收入。
第一、第二支柱万亿元市场数额,意味着,养老第三支柱缺口的背后,一个万亿级市场空间将逐渐被打开。
根据监管规划,商业健康险规模到2025年要超过2万亿元,养老险责任准备金要从目前5600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6万亿元以上,万亿级的蓝海市场将成为行业和公司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养老产业需要引入资本活水,险资可参与到康养产业投资中。
商业医疗保险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了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强调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目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有望在“十四五”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险企纷纷投资医疗健康产业,力求利用自身优势化解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保障不足等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催生了人们对健康险的需求,健康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后疫情时代疫情凸显了健康和保障的重要性,消费者进一步加强了对健康保障、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关注,这些都有利于保障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友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数据显示,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2019年分别达到11.8%和10.3%。
“围绕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等工作,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养老保险以及长期护理等业务创新发展。”国寿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众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需求日益旺盛,保险业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国家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健康险、养老险、农险、责任险、巨灾险等业务发展打开新空间。”谈及“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发展机遇时,上述国寿集团人士表示。
尽管政府部门对保险业创新的政策支持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仍存在产品同质化、带病体人群、慢性病保障不足的问题。
在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看来,信息是健康险的生命线,由于保险业与医疗行业融合不够,医疗数据难以获取,致使产品定价困难、赔付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制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孙洁建议,加速医疗数据标准化,建立医保数据与商业保险的数据共享机制。
转型
“十四五”规划纲要还强调要“深化保险公司改革,提升商业保险保障能力”。
国寿集团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引方向,国寿将加快完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洪涝灾害等领域的保险服务体系。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挑战。“保险需求更加多元、更加个性,产品服务亟待升级转型;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行业竞争更加复杂;科技赋能快速渗透,保险传统商业模式面临冲击。保险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大于挑战。”上述国寿集团相关人士表示。
友邦保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对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未来转型是几乎所有公司的大趋势,险企未来将面临渠道转型、“产品+服务”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具体而言,渠道转型的本质在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队伍,实现从人海战术到产能驱动;“产品+服务”转型的本质在于通过产品叠加服务,打造服务生态圈,进而摆脱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满足客户的综合服务需求;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代理人队伍、公司经营管理,改进客户体验。
“这些转型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转型,即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多年来,依赖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等,寿险公司可以通过粗放式的发展、跑马圈地式的扩张来抢占市场,但是现在这些红利都逐渐消失。这就倒逼保险业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上述友邦保险负责人进一步说道。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
友邦保险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稳妥推进金融领域的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鲜明特征。随着外资持股人身保险公司比例的放开,外资进入寿险业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这极大地提升了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的灵活度与自由度,有助于提高包括友邦在内的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内地保险市场的发展动力。
金融领域的开放,也一定程度上会加强外资公司与本土金融机构的竞争,“深化保险公司改革”成为“十四五”时期险企的重要功课之一。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降低国有资本比重,完善治理结构;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员工持股试点,让入股员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