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3月20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微软(中国) 首席技术官韦青出席并发表演讲。
韦青表示,世界进入了更快的变化周期,什么时候地球上各国、各种族、各公司、各机构、个人不用再谈创新了,创新变成内化成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我们真正就迎合了时代的挑战。他提出,用数字技能助力职业教育,目的是为数字经济时代提供人才保障。数字技能是大家关注的,数字思维很多人忽略,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化建设栋梁。
以下为演讲实录:
韦青:很高兴我们作为业内用人单位,同时也是数字经济赋能者,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培养出各个国家需要的与时俱进的数字化建设栋梁。
现在讲创新,为什么创新在2000年之后,咱们祖先早就告诉我们,我们每天都要创新,为什么现在创新变成话题了?世界进入了更快的变化周期,什么时候地球上各国、各种族、各公司、各机构、个人不用再谈创新了,创新变成内化成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我们真正就迎合了时代的挑战。从我们做计算机特别习惯讲上下文语义,一切的断言和结论一定有一个前提,如果没有前提约束情况下谈人才教育和培养有时候容易要么过早,要么过晚,总之就不是因人因时因地因势因国因才因教适宜的人才发展观和人才培养观。吉姆·格雷提出第四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观,2007年发表这篇文章后就消失了,我们称之为他自己搞研究了,他是微软研究员。在2007年提出未来整个社会发展、科学发现是一种第四范式的大数据驱动的发展观,有些公司都是以第四范式命名的,第四范式这也是科学发展观中很强的范式变革。
我自己微信号标签取名叫工程师韦青,真正在用人单位会发现,你要的是一个工程实现的人才,但恰恰在中国,其实全球也差不多,对于工程师的尊重度是不就的。曾经有一次我在跟一个同事交流,因为我对中国科学家们特别推崇的就是钱学森先生,钱学森先生就是典型的系统论的创立者,他在一九五几年写的控制论的工程化,是整个全球,包括现在NASA、中国航天事业大型工程都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指导。但是这个工程的概念在我们看来远远不够,所以今天很高兴有幸参加这个活动,职业教育培养主要培养就是工程技术人才。工程技术跟科学它是有共同点,但是也有侧重点的,工程师关注的不是技术多先进,不是科学多么突破,这个当然需要。微软我们的研究院有很多世界顶级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正是因为在共环境中,他们的科学成就才能得到极大发挥。比较出名的北京海淀区有微软亚洲研究院,但同时辅之了一个微软亚洲工程院,科学研究、工程一定是一体的。
当明白了我们已经超越了一个正确答案的时代,是不断试错,这也是我们近年来AI很流行,如果对机器学习的算法自己拿手敲过程序就知道了,它跟AI还是有距离的,它更多是一种用数学方法的对于物理世界的一种现象的拟合。不断接近真相,但永远无法到达真相,这就是工程方法论。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提出来我们是用数字技能助力职业教育,但是目的是为数字经济时代提供人才保障,这个我认为是全球极度缺乏的,去年5月份微软在疫情刚刚消停后,我们总裁就推出了全球AI基本知识的免费公开课,要把人才培养起来。因为人才不起来,中国,乃至世界是不可能应对这样一个剧变的,把“灰犀牛”和“黑天鹅”作为常态的时代。
这个时代我很抽象理解为CPS,首先是系统,复杂系统论,要培养身材,虽然是工程人才,也需要系统观,而不能只重视长板,不重视短板,真正的工程观重视的是如何短板提高情况下,保持长板的优势。physica,如果我们不能对物理世界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一个哲学层面上的理解,虽然培养的工程师,但是微软数字卵生的课件第一页写的就是讲物理世界的本体论。最后Cyber,数字化是要把物理空间建模、仿真、机理、辅助加强,这个CPS需要的是要有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缺一不可。
数字技能是大家关注的,数字思维很多人忽略,咱们文化中超采经常说撒盐若干,《茶经》讲的是烧开水温度是现眼泡。重量、温度全是可以数字衡量的,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看到很多,尤其刚进入职场的学生很缺乏的。我们今天提出了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化建设栋梁。
我们非常敬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一个发展基金,非常重视从小到大的学生、儿童的职业教育,我们也非常有幸参与了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这个点抓得非常好,未来是需要由数字能力强化的物理空间,但是它反馈回来一定是以人为本。我们曾经提出过未来是普适世计算,无处不在的计算,泛在智能,无处不在的技能,但基于的是以人为本的技术。它背后的数字支撑,云计算、物计算,但是很多人特别关注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如果关注计算、数据,在培养未来人才的时候可能方向就更准确一些。在这个前提下,再提出一定要把技术神秘化,为什么培养工程师?我们很容易把技术神秘化之后培养的都是坐而论道的科学家,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急需起而行之的工程师。我们会推出很多国际认可的行业认证,比方说AI认证,跟中国教育部联合推出1+X,如果大家很自豪地在社交网络、数字原住民的时代,不仅是重视学历,也重视职业证书,职业经历、学历,这样就能养成重视实操的文化。
希望从用人单位,从工程师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觉得未来需要什么身材和怎么培养这批人才。谢谢大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