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碳减排趋势下 资本市场四大新变化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21-03-22 07:53:23


关注碳减排趋势下 资本市场四大新变化

作者: 董澄溪 邓志超

[ 有一点风险需要指出,即ESG概念也可能在短期内被爆炒。如果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认为ESG是股票估值新维度,加大对ESG表现较好的企业的投资,资金短期内积聚于少数几只股票,导致其他股票的资金不断流出,这样就违背了将ESG纳入基本面分析指标体系的初衷,不利于ESG衡量企业估值框架的常态化发展。 ]

全球碳计划组织(GCP,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2018年发布报告称,我国的碳排放量已是全球最大,2017年达到了全球的27.32%,超过美国和欧盟总和,国际压力和内部的环境都要求我国加快碳减排进度。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碳减排工作计划的安排和决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当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并给出了明确的减排时间表。在此大背景下,市场对绿色经济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致向好预期。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碳减排计划的推进,绿色金融将对我国的权益市场、固收市场、衍生品市场和跨境投资产生新的影响。

国际上“碳中和”相关金融市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碳中和”概念是在2007年被正式编列到《新牛津词典》中的。《巴黎协定》后,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最早嗅到了“碳中和”相关概念的投资机会,十数年来,绿色金融体系蓬勃发展。

当前“碳中和”相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截至2020年2月,全球符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8042亿美元,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过600亿美元。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时间相对较晚,但重视程度日渐提升。金融市场中,绿色金融发展处在高速成长期。借鉴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碳达峰”“碳中和”可能从四个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权益市场增添风险收益评估新维度

随着政策朝着“碳达峰”“碳中和”方向调整,ESG(即环境、社会与治理)因素会成为股票价值基本面分析的一个新维度。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机构制作了“弗雷什菲尔德报告”,该报告论证了ESG与股票估值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ESG是影响股票估值变量之一。

而如果将ESG纳入股票估值,其对相关行业估值的影响将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新能源行业、储能行业与节能行业可能受益于ESG,未来盈利空间逐步扩大,市场预期向好,对于投资者而言,就可以提前对这些企业进行布局。反过来,从一家企业是否重视ESG,也能判断该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报表分析互为印证。理论上,重视ESG管理规范,说明企业运营正常,发生经营危机导致需要缩减成本的概率较小。

另一方面,ESG也可以作为一项风险指标。如果国家出台更为细化的节能减排政策,就会对相关行业的碳减排提出更高的标准,能源、建筑业、运输业等行业将受到较大的直接影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需要提前考量企业相关的风险,预判政策趋势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性,合理控制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针对企业ESG评级服务的供给,而ESG评级服务需求将在未来不断增大。我国针对上市公司的ESG评估分析,仍有待发展完善。

然而,有一点风险需要指出,即ESG概念也可能在短期内被爆炒,出现前段时间股市对于蓝筹股的抱团爆炒的类似现象。如果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认为ESG是股票估值新维度,加大对ESG表现较好的企业的投资,资金短期内积聚于少数几只股票,导致其他股票的资金不断流出,这样就违背了将ESG纳入基本面分析指标体系的初衷,不利于ESG衡量企业估值框架的常态化发展。

绿色债券市场迎来发展高峰期

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减排目标,我国较早开发了绿色金融市场,特别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提升,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存量。截至2021年2月,国内贴标绿色债券的累计发行规模为11848.35亿元,存量规模8972.94亿元。政策对绿色债券的发行有明确的导向。202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规定募集资金凡是用于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债券均可被认定为绿色债券,给予更多融资便利和发行支持。

未来,我国绿色债券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大发展。首先是绿色债券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政策红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通过金融手段为“碳中和”项目进行融资。绿色债券作为目前我国唯一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融资工具,无疑将最先获得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在发行利率、期限、偿还便利方面做出优惠安排。

其次是绿色债券会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人民币资产的主要产品之一。绿色债券是国际投资者偏爱的热门标的。当前境内外经济复苏情况存在显著的先后差异。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潜在经济增速基本恢复至疫前水平。世界经济虽然已经出现整体性复苏迹象,但即便今年年中潜在增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速仍存在一定差距,加之中外利差可能长期存在,国际资本会持续流向中国资本市场,绿色债券无疑会成为其中的投资热点。在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的推动下,截至2020年2月末,全球共有2701名机构投资者签署了负责任投资原则,承诺在投资实践中积极考虑ESG因素,涉及资产规模达103.4万亿美元。

最后是绿色债券风险较小,可成为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为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违约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债券,收益稳健。在扩大直接融资市场的大背景下,绿色债券相对于普通债券,具有更小的信用风险。

碳排放权交易推动期货交易所发展

近年来,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成为金融市场热点之一。3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由上海市牵头承担的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共有7家碳交易所。碳交易所可交易的投资标的有两种:碳排放配额与核证自愿减排量。前者是指政府发放给企业的排放配额,后者则是指将清洁能源项目所减少的排放量售卖给有需求的企业,以抵偿控排任务。

2020年,全球碳市场的价值达到了创纪录的2290亿欧元,比2017年增长了5倍,其中欧盟的排放交易系统占近90%。在欧盟市场,金融机构是碳交易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主要的交易品种为碳排放权期货。这是因为碳排放权期货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具有其他资产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方面,碳排放权期货价格趋势比较确定,长期来看,为了达成减排目标,世界各国都会逐渐收紧碳排放量,因此碳排放权价格上涨确定性较高;另一方面,碳排放权价格与其他资产价格相关性很低,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手段。

碳减排政策趋严是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减排政策趋严格的情况下,交易量会出现猛增。2005年欧盟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碳排放权交易并不活跃。当时的背景是,各国政府没有出台严格的碳减排政策,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不大,使得碳排放权供给过剩。直到2019年,欧盟减少碳排放许可证发放后,碳排放权交易才活跃起来。

当前,我国的碳减排政策取向明确,严格程度会逐步提升。生态环境部年初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列出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覆盖的2225家发电企业。这些企业只是发电全行业中的一部分,而发电行业的排放量又只占全国排放量的约30%,未来覆盖的范围将会扩大。当前碳排放超量企业需为超过碳排放权上限的20%排放量付费,有一定违约成本,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减排的持续推进,对企业的超量排放会加重处罚力度,使得企业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上升。

中国资本对外投资蕴含新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减排目标还蕴含着中国资本“出海”新机遇。近年来,中资企业已经广泛参与了非洲可再生能源PPP项目建设。非洲大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配合中国成熟的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再加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低成本融资,都为这些绿色能源项目的收益提供了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树立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未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清洁能源项目,有望获得来自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两方面的进一步支持。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将ESG纳入到公司发展战略,未来国际投融资活动向ESG倾斜的趋势将越发明显。

不同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其他发展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其背后深刻的意义是当代人主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换来经济质量提高,为后代谋求福祉。对于中国资本而言,通过投资绿色能源项目,为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贡献,也是提高中国资本国际形象的好时机。

(董澄溪系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邓志超系植信投资研究院秘书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