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存量竞争下奶粉企业增长不易,淘汰赛或再来新一轮
奶粉淘汰赛已持续3年,存量竞争之下乳企倍感压力,而随着新国标的落地,新一轮淘汰又在路上。
3月23日晚,健合集团(01112.HK)公布了2020年全年业绩,国内外主要奶粉企业的业绩大部分已出炉,经过连续两年残酷的存量竞争,头部奶粉企业的领先优势明显,但业绩增速普遍持平或放缓。在业内看来,市场淘汰赛还远未结束,随着近日婴配粉新国标正式落地,品牌淘汰赛或要再来一轮。
一线奶粉企业增长不易
财报显示,健合集团2020年实现收入111.95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13.1%,中国内地市场收入92.76亿元,同比增长10%。从业务上看,健和集团的婴幼儿营养及护理产品业务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5.3%;由于疫情影响了澳新市场,其成人营养及护理产品业务收入38.68亿元,同比下滑3.1%。
此前另外两家国内奶粉企业飞鹤乳业(06186.HK)和澳优(01717.HK)也公布的全年业绩。中国飞鹤2020年实现收入185.92亿元,同比增长35.5%,年内盈利为74.37亿元,同比增长89%。澳优乳业2020年实现收入79.86亿元,同比增长18.6%,经调整净利润为10.83亿元,同比增长15%。贝因美(002578.SZ)公布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间有望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5400万元到8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亿元。
从财报上看,国内主流奶粉企业2020年业绩保持增长,但业绩增速相比前几年的高增长时期均有放缓,除了基数的因素,也体现了存量市场竞争中增长难度在加大。
近年来,国内新出生人口从2016年的1786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1465万。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婴配粉市场零售量从2019年开始下降,预计到2025年将下降到76.49万吨,2020年到2025年零售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1%。
与此同时,2020年国内奶粉品牌的业绩表现和外资品牌也逐步拉开差距。年报显示,雀巢旗下核心婴配粉品牌惠氏S-26和启赋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利洁时2020年营养品业务全年收入为32.87亿英镑与上年持平,但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品业务出现了下滑。
这固然有疫情下外资品牌跨境购等渠道受阻,影响了整体收入的因素;同时也和目前国内奶粉市场品牌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大趋势有关。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奶粉品牌主要在3-5线市场销售,也是市场集中度提升较快的区域。急于收割中小品牌市场的一线国内奶粉企业采取了更积极的市场竞争策略,也影响了一二线市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大淘汰还有一轮?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正式落地开始,这场漫长的行业淘汰赛已持续了3年,国内的奶粉配方数从3000多个减少到至2020年6月30日的1302个,但各乳企一直无法松一口气。
2021年3月18日,奶粉企业一直高度关注的《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下称“婴配粉新国标”)等标准终于落地,新国标对蛋白和乳糖的比例做出更明确要求;同时严格规定了维生素、烟酸、叶酸,以及钠、钾、铜等营养素的用量的上下限。婴配粉新国标预留了2年的过渡期,到2023年2月22日会正式实施。
此前业内认为,婴配粉新国标对部分营养素含量的严格要求,会对采用干法工艺生产婴配粉的乳企带来很大挑战,而使用干法工艺的大多是中小奶粉企业。但有国内大型奶粉企业负责人23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中小奶粉企业使用的干法是大干法工艺(即奶粉、营养素等原料一次混合成粉),并不会出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但部分国外品牌采用半成品基粉二次干法混合营养素的模式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工艺仅是一个方面,新国标下奶粉企业需要重新修改配方并完成注册,真正考验的是奶粉企业的研发能力,变相的提高了行业门槛。
按照进程,一个配方系列重新注册的全成本在1000万左右,并需要1年半至2年时间,全部重来一遍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很高,官方还会严格考察配方的合理性和差异性,这对于本身经营困难,生产研发能力落后的小厂而言压力很大。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按照新国标,市售奶粉产品中需要修改配方的并不在少数。
在宋亮看来,新国标看似预留了2年过渡期,这也意味着企业必须在两年内完成配方修改和二次配方注册,否则将面临“出局”。如此看来,二次配方注册就是新一轮品牌集中淘汰的开始,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