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留学市场萎缩将倒逼欧美高校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山大学副教授 陈永杰
新冠疫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刚刚本科毕业,正准备签证出国留学的同学,此刻恐怕都忐忑不安,目标留学国的疫情是否稳定,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与他们同样忐忑不安的其实还有准备迎接他们的那些海外高校:即使学费收不上来,教职工的工资还是要出的。要确保学生不全流失,可以怎么办?于是,近期涌出了一大批海外高校准备包机接中国留学生的新闻。榜上有名的居然不乏欧洲知名老校。
这些世界老牌名校也如此窘迫,说明疫情打击之下,留学市场的萎缩已经到了危及它们生存的地步。不妨以最不成比例地录取中国留学生的英国为例,一叶知秋地感受大盘。
笔者说“不成比例”是有根据的。英国约有6000万人口,公立大学130家左右,每年本国招生60余万。而英国高校的在读国际生数量高达48.5万(2018数字,下同),亦即平均每年录取16万左右,如果平均摊到130个高校,平均每个有超千国际生。这里的关键在于,与法德等希望别人去留学以了解其文化的国家在学费上一视同仁不同,英语国家的学费标准普遍内外有别——英国的国际生学费是本国生的两三倍以上。48.5万国际生中,有34.2万非欧盟生就是交高价学费。这成为支撑英国高校的重要财源。在这34.2万人之中,有12万中国内地学生(还没算中国港澳台地区)。换而言之,中国留学生占了总量的三分一强。
近期有分析指出,很多中国学生可能取消或延缓到英国留学,这个比例在12%-61%之间,英国高校损失学费收入或将达4.6亿到23亿英镑之间。这种萎缩还会带来高教及相关行业的失业,有研究就指出,这将导致1.4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其中7000个就在大学里。
那么,这些高校可以怎么办?事实上,过去两三年就有多份报告指出,英国高校过度依赖国际学生带来的财源。但对于当时受脱欧困扰的唐宁街而言,暂时还过得去就先不管,相关改革一直没有提上议程。今年各种因素夹击之下,英国很多中下游的高校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各种救亡措施和改革方案看来是必不可少了。
笔者归纳了一下,英国高校可能的应对措施不外乎财政输血与内外分流两种。财政输血是指政府以各种名义提供一次性的资助,帮助大学渡过财务难关。这当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唐宁街不久前宣布的一批资助项目,目标是弥补国际生流失造成的损失的80%左右。内外分流主要是指课程与招生改革,不少英国高校正准备增加面向本国学生的应用类课程,尤其是职业培训类项目,希望能从中弥补一定的损失。同时,一些控制国际生比例的改革措施也将出现,未来不会允许某个来源国学生比例超过限制水平,以做好风险控制。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去二十年,靠着推出一个又一个专供留学生的金融班或商管班汲取东亚经济溢利的英国高校,现在要“断奶”,恐怕比烟鬼戒烟还难。这场变革不可能短期完成。但是,英国发生的一切,可能也是过去20年全球化高光时代在高等教育领域黯然退场的一个侧影。从2000到2017年,全球国际留学生从200万急增至460万。大概两三年后,这个数字或许会无奈地回归到当初的位置。但这种逆转的受影响者何止大学,其影响之深远,恐怕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作者:陈永杰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