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4%!7月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继6月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之后,7月我国外贸延续正增长走势,其中单月出口增速更是创下年内新高。
8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93万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增长10.4%;进口1.24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4422.3亿元,增加45.9%。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进出口总值接近3万亿元,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实际上,二季度之后出口都好于预期,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国内生产在加快;另一方面也缘于部分国家疫情有所控制,也有利于外需的回升。
医疗器械出口猛增52.4%
据海关总署统计,7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93万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增长10.4%;进口1.24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4422.3亿元,增加45.9%。
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4万亿元,下降0.9%;进口7.76万亿元,下降2.6%;贸易顺差1.64万亿元,增加8.1%。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在7月当月,我国出口总值达到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不仅增速创下年内新高,也是今年以来单月出口增速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增幅。从环比来看,7月出口增速也比6月高出6.1个百分点。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以来,伴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举措,尤其是减税降费以及对外贸企业给予融资担保、出口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使得外贸企业在资金和税费周转上更加具有主动性。尽管海外疫情仍在延续,但中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和性价比得到大幅提升。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7月份当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首次实现年内进口、出口双双正增长。我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广大外贸企业不仅在危机中寻找到新的机遇,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从7月份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来看,今年前7个月,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733亿元,同比增长52.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6343.2亿元,同比增长35.8%。在所有出口重点商品中,上述两类商品增速位列前两位。
张建平对记者表示,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占份额较大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均保持小幅正增长,说明已大致回归到正常的水平。而医疗器械和防疫物资出口的急剧增长,主要是疫情在许多地区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南美洲、北美洲以及非洲,疫情防控风险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初级产品进口增势良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前7个月,我国主要初级产品进口增长势头较好。铁矿砂、原油、大豆等进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增长。其中除铁矿砂进口量价齐升以外,原油、煤、天然气、大豆等商品进口呈现量增价跌格局。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6.6亿吨,增加11.8%,进口均价为每吨641.2元,上涨1.1%;原油3.2亿吨,增加12.1%,进口均价为每吨2321.9元,下跌29.7%;煤2亿吨,增加6.8%,进口均价为每吨495.4元,下跌7.6%;天然气5570.6万吨,增加1.9%,进口均价为每吨2547.7元,下跌15.6%;大豆5513.5万吨,增加17.7%,进口均价为每吨2729.6元,下跌0.5%。
此外,肉类等农副产品进口额仍然保持较高增长。从《2020年7月全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来看,肉类(包括杂碎)前7个月进口额同比增长101.2%;粮食前7个月进口额同比增长20.1%;大豆进口额同比增长17.1%。
刘学智认为,前7个月进口保持小幅增长,尤其初级产品进口增长势头较好,主要是因为国内生产逐渐恢复,内需改善带动进口增长。
从进口量来看,进口铁矿砂、原油、大豆等进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从进口价格来看,年初以来主要进口初级产品价格较低,但近期进口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进口铁矿砂呈量价齐升态势。初级产品输入性价格上升,预计近期PPI降幅将显著收窄。中国下半年经济运行将好于上半年,内需回暖较为明确,将继续带动进口增长。
对于下半年的外贸走势,刘学智预计,只要海外复工复产加快,中国出口应该能稳定在正增长区间,因此对整体出口形势不悲观。二季度可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低点,后期外需状况有望逐渐修复,并缓解中国出口压力。
不过张建平认为,当前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的波动仍比较大,而且存在“长短订单”的因素,因此对三四季度的外贸走势还要审慎对待。尤其是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近期采取了许多极端化的措施,对全球以及中国外贸的影响都比较大。“未来,我们仍然需要做好底线思维,尤其是做好各项稳外贸政策的落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