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CPI涨幅扩大 PPI降幅收窄 专家认为物价水平将保持整体平稳
本报记者 张沛
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环比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收窄,环比涨幅平稳。
针对物价走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预计,CPI同比涨幅扩大将是短期现象,未来将有所回落;PPI有望延续回升势头。
食品价格上涨明显核心CPI同比上涨0.5%创新低
7月份,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在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
民银智库宏观分析师应习文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CPI连续两个月同比微涨,反映了两个特点:一是受天气、夏季自然灾害及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小幅反弹等因素影响,以肉类和鲜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受到供给冲击,出现明显反弹;二是在国内疫情有序防控下,整体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国内需求有所回暖,推动非食品中的商品及服务价格开始企稳止跌。
“食品价格上升是带动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刘学智分析说,7月份,南方大面积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短期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生猪调运也受到影响,猪肉价格出现反弹。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至13.2%,带动CPI上升。
非食品价格则由上月同比上涨0.3%转为持平,为2010年以来低点。刘学智称,疫后消费逐渐恢复,但旅游、文体娱乐、户外消费等领域需求仍较弱。7月份,旅游类、交通工具类、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等价格都同比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创有数据统计以来新低。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6月和7月,服务价格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明显弱于季节性表现,主要反映了我国经济复苏中生产领先于需求、工业领先于服务业的影响。短期内,核心CPI可能继续走弱。
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预计仍将延续回升势头
7月份,PPI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在2.4%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2.4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7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在环比方面,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21个,比上月减少1个;下降的15个,增加3个;持平的4个,减少2个。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2.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4%。此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汽车制造业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0.6%和0.1%。在同比方面,主要行业价格降幅有所收窄。此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降转涨,上涨0.7%。
应习文表示,7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了6月份的回升态势,石油价格小幅上行,有色金属价格全面上涨,带动国内基础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同时,复工复产形势良好,下游工业品生产复苏,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生产与生活资料环比双升,促进PPI同比降幅继续缩小。
“PPI是一个全球变量,受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影响较大。在复苏路径上,我国生产领先于需求,海外则是需求领先于生产,这使PPI将更多地体现出需求拉动特征。未来PPI继续爬升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解运亮说。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基础
“初步估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展望未来,刘学智表示,当前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导致食品价格波动,随着未来季节性因素减弱,食品价格可能明显回落。CPI同比短期反弹后将重回下行趋势,三季度后可能走低。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叠加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PPI有望延续回升势头,不排除四季度回到正增长的可能。
“随着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地实施,市场供求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在结构性波动中保持整体平稳。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具有较大空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