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下半年基建回升能拉动多少GDP
作者:中泰证券梁中华 ▪ 李俊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lixunlei0722”。
近几个月,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较为明显。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财政资金支持基建的力度明显增强。那么今年基建增速能够达到多少,拉动多少GDP增长?本文根据最新资金数据做了测算。
基建明显恢复,行业差异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二季度我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已恢复至-2.7%,较1~5月继续收窄了3.6个百分点,较最差的1~2月收窄了27.6个百分点。换算成当月同比,基建投资增速自4月开始已经连续3个月为正,5月当月同比增速回升到了8.3%,6月短期下滑,但也有6.8%。
上半年累计同比不仅由负转正,甚至已经达到了18.2%,5、6月的单月增速已经将近30%,远远高于去年4.5%的水平。尤其是电、热生产的恢复最为显著,扭转了过去三年负增长的状态,大增19.3%,其中风电电源工程建设领域贡献最大,同比增长了152.2%。
交运仓储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虽然有所恢复,但还没有恢复至去年增速水平。具体来说,交运仓储主要受到航空运输业投资的拖累,上半年航空运输投资大幅减少了40%,6月当月同比增速仍有-21%。水利管理业投资表现偏强,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则相对较弱。
地方财政主导基建
地方财政主导基建投资。从财政支出来看,地方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一般在八成以上,而就基建行业来看,我们发现也是同样如此。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地方在城乡公共设施、水利、节能环保等基建行业的支出比重均超过90%,交通运输行业也有88%,表明地方财政在基建中起主导作用。
不过,对于交通运输细分行业来说,铁路运输和邮政业则由中央财政主导,中央在铁路运输的支出比重接近60%,在邮政业的比重则超过了90%。
截至7月底,全国有26个省份公布了重点或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计划规模约50万亿元,年度投资计划规模也有10万亿元,较去年增加了约1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仍是重点。
从基建投资金额来看,多数省份年度投资中有三成以上投向基建,其中新疆和广东占比最高,均超过六成;从基建项目数量来看同样如此,多数省份基建项目占比超过三成,尤其是青海、新疆和湖南等均在五成以上。同时,我们发现,各省份年度投资计划增速与基建投资增速变化趋势也较为一致。
另一方面,地方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重在明显上行,尤其是新基建。从新增专项债来看,2018~2019年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土储和棚改,二者占比在六七成左右,今年则主要投向了基建领域。截至7月28日,今年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重超过六成,较2019年提升了30多个百分点;其中,投向传统基建的比重超过四成,投向新基建的比重也大幅提升至21%,而2019年仅3%。
基建增速能到多少?
在基建边际发力的背景下,今年基建增速能到多少?从基建资金来源来看,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以及自筹资金是基建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三部分贡献了九成以上资金。因此,这三部分将是未来主要发力方向,尤其是贡献了六成资金的自筹部分。
进一步来看,自筹资金包括政府性基金(含专项债)、城投债、政策银行金融债、铁道债、PPP和非标等,考虑到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地方隐形负债监管难松、铁道债相对平稳、PPP增量放缓、非标继续萎缩,自筹资金的主要依赖将是专项债。
今年预算内资金投向基建的规模大约在3万亿元左右,专项债投向基建的规模大约在1.9万亿元,政金债投向基建的规模大约在0.8万亿元,国内贷款投向基建的规模大约在3.4万亿元。
总体来看,基建投资规模相比去年将增加1.9万亿元,可以推升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10.6%;同时,考虑到上半年基建增速(全口径)为-0.07%,那么,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将达到18.8%。
此外,今年新增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根据财政部6月发布的《关于修订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通知》,抗疫特别国债主要投向18个领域,其中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以及旧改等12个基建领域。
基建投资或将拉动名义GDP增长2个百分点。根据支出法测算,2018年和2019年基建投资对名义GDP的拉动分别为0.4和0.6个百分点,如果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升至10.6%,预计拉动名义GDP增长1.95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考虑到今年会对新基建有所侧重,参考往年基建投资的结构,我们假定今年狭义新基建占比升至1%,广义新基建占比升至20%。那么,今年狭义新基建将拉动名义GDP增长约0.12个百分点(去年几乎为0);广义新基建(含狭义)将拉动名义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去年为0.2个百分点)。相较而言,传统基建仍是稳增长的主力,对今年名义GDP增长的拉动在1.2个百分点左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