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三地调研: 重点支出一分不少 政府如何过紧日子?
作者: 祝嫣然
[ 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政府如何过紧日子?省下的钱花在了哪儿?基层“三保”实效怎样?第一财经近日实地采访了深圳、湖南、重庆三地的财税部门。
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在调研过程中,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何伟文表示,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把有限和宝贵的资源配置到“六稳”、“六保”最急需的领域,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下发通知,出台“过紧日子”十条严律,包括切实压减无实质意义的公务活动,人大、政协等副省级领导干部带头实行省外公务活动每年不超过2次,全省出国(境)人次力争减少10%;推动节庆、晚会、论坛、赛事等活动市场化运作,设定三年培育期,培育期内财政补助逐步退坡,培育期满重新评估。
“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花出的钱分分问效。”株洲市财政局局长李能斌说,在编制市本级2020年预算时,按10%的比例压减各单位运行经费共计8500万元,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3.26亿元。今年5月份对一般性支出再压减20%,对车辆购置经费和出国经费再压减30%,进一步压减了支出3.4亿元。
在深圳的2020年预算编制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经费39%,减少新增项目经费安排78亿元。预算执行中,又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再组织压减预算资金34.3亿元,收回单位自有资金2亿元,为保障重大政策落地和民生事业发展腾出更多财力空间。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盘活政府资产和财政存量资金,是多地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重要举措之一。2019年,湖南省级全年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54.6亿元。在落实中央规定基础上,将基本支出、“三公”经费、结转一年以上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全额收回,共计收回省级资金19亿元,全部调剂用于其他急需资金的领域。
湖南省财政厅向记者介绍了多个案例。比如,湖南省财政厅将省艺术职业学院处于闲置的南校区近40亩土地,调剂给毗邻的湖南师范大学用于办学,既节省了政府建设性投资,又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郴州市接收127家单位清理腾退的办公及业务用房1798间,通过置换、拍卖、调剂使用等处置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深圳全面梳理办公、住宅、产业用房、商业物业等全市各类政府家底,主动作为,对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职无关的、运行低效的政府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盘活增收,对冲财政减收压力。
深圳市财政局局长汤暑葵介绍,剥离与各行政事业单位履职无关的商铺等商业物业,将市本级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配套商业设施有偿协议转让给市属国企,增加财政收入60亿元。借助市场力量,有偿转让市场经营属性较强但目前政府管理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的深圳会展中心政府产权,充分激活市属大型场馆的市场价值,有效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深圳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将市属行政事业单位下办企业脱钩剥离,充分挖掘并释放涉改企业经营性土地及房产的资产价值,既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又增加财政收入。指导各区盘活资产实现收入45亿元,全面清缴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17.1亿元。
在不增加市场主体负担的前提下,上半年深圳市区两级盘活资产等一次性收入150.1亿元,拉动财政收入增长7个百分点,成为深圳财政收入降幅收窄的主要动力。
重点支出一分不少
政府过紧日子,从重庆的实践看,不仅仅是把政府的日子过紧,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更重要的是把政府的紧日子过好,该保的坚决保,该办的坚决办,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今年,重庆过紧日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抓早,一月份就出台了紧日子十条,包括对部门课题经费、规划经费、培训经费统一压减30%;另一个是加力。全国两会召开后,重庆又推出升级版紧日子方案,对市级部门一般性项目和非刚性、非急需项目支出分别压减15%和10%。1~7月,市级一共压减了34亿元。
政府过紧日子,是否会影响公共服务?重庆市财政局负责人说,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政府支出总体上压减了,但是重点支出是有效保障的,特别是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理顺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牢了民生底线、保障了各项新增投入。
比如疫情防控,所需资金应保尽保,没有因为医疗费用问题影响患者就诊,没有因为资金问题影响疫情防控。比如脱贫攻坚,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效20%,截至7月底已经拨了98%的资金。比如居民就业,前不久新增安排4亿元,用于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等23个方面,尽全力保住群众的就业“饭碗”。
为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去年以来,重庆探索建立了包括预算审查、压力评估、重点关注、倾斜补助、专户调度、跟踪监测、兜底救助、动态调整的全链条“三保”机制,形成了市区联动的“三保”体系,并对所有区县进行“三保”压力评估,将评估压力较大的区县作为“重点关注区县”,在补助力度、资金调度、政策标准等方面予以单独支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