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世锦:认清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激发追赶潜能提高内需比重
8月25日,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能源中国’第二期——中国与世界:全球经济与能源大变局前瞻”线上论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主旨发言中表示,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宏观政策也要逐步回归到正常状态,要控制部分领域金融风险的积累,激发城镇化等经济增长结构性潜能。刘世锦在线上论坛发言。
“当然目前还不宜明显收紧,但是得防止资金过度流向股市和房市,我们希望宏观杠杆率不要再提升,基本能够稳下来。”刘世锦表示。
刘世锦称,我国经济的不平衡当前突出的表现在于需求不足,当前消费的恢复比较慢,主要原因在于人口数量最多的中低收入群体实际上消费需求是最强的,但是他们收入增长相对比较慢。此外他们的就业状况、获取信贷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是下一步整个宏观政策需要关注的。
当前,经济受到疫情很大冲击后,宏观政策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对于经济转到正常轨道后下一步的发展,刘世锦认为注意力应该放到拓展“结构性潜能”上来。
刘世锦表示,去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而多数发达经济体在4万美元以上,美国人均GDP则达到6万多美元。这意味着我国与发达经济体在人均GDP方面至少有3万美元的差距。
“近几年,大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有比较多乐观的估计,但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和发达经济体从人均GDP的角度来说,还有3万美元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追赶的潜能还很大,我们还要吸收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管理等经验。”刘世锦表示。
追赶潜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潜能的一大重要方面。刘世锦始终强调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发展潜能。他认为,由于都市圈、城市群能产生集聚效应,带来更高的要素生产率,未来十年至少70%至80%的经济增长潜能,特别是创新潜能,可能都来自于此。
除追赶潜能外,结构性潜能还包括很多新涌现的潜能,例如数字技术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潜能。
刘世锦认为,要打通国内大循环,同样要依靠激发结构性潜能,一是要提高内需的比重,二是要提高关键技术和重要产业链的不可替代性和抗冲击的韧性。
“‘由外循环转向内循环’这种说法不对,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我国一直是以内循环为主的。”刘世锦称,我国拥有超大型的国内统一市场,服务业占比也逐渐提升、并处于主导地位,这些都表明内需比重不断上升是必然趋势。
刘世锦表示,从国际范围来看,大国一般都是内需为主。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没超过20%,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最近几年也在20%以下,也是以内需为主。
此外,以内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后退,而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要适应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的变化,适应开放程度周期性的变化,形成更有韧性和弹性、更抗冲击性的开放。
在预测今年我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总体恢复不错,如果正常的话,(今年)三四季度应该能恢复到5%-6%的增速,全年可以争取3%左右的增长。”
刘世锦还表示,正常情况下,明年我国增长速度应该是在7%左右,甚至更高一点,因为今年的基数比较低。所以他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评价这段时间的经济增长,可以把2020年和2021年加起来,两年平均能有5%左右的增速就说明整体增长不错。
按照刘世锦提出的“相对增长率”,即“中国与世界增长率差值”的概念,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1%,全球经济增速为2.9%,中国的相对增长率差值为3.2%。如果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能达到3%,而全球经济增速若为-3%,则相对增长率会达到6个百分点。相对增长率从去年的3.2%到今年的6%,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状况不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