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T人的农业之旅
陈伊凡 高若灜
从IT主业突然转向农业,外界的错愕之声言犹在耳,对于陈绍鹏和佳沃集团来说,却已是飞速八年。
2020年,全球经济被新冠疫情笼罩,北京的第二波疫情使得传统农贸市场的代表新发地,一度处于风暴中心;而南方暴雨和洪水,也给今年的农业生产罩上一层阴霾。
但陈绍鹏依然看好农业这条赛道。
我们对话时,他神态轻松,语气轻快;字正腔圆、声音洪亮的普通话以及清晰的逻辑和连贯的表达,眼睛笑起来会微微弯起,这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位主持人,而不是会关注农业这一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九年前,他顶着外界质疑全力押注的农业赛道,此时正在被疫情加速放大价值。
农业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春种秋收,看天吃饭。即使如今,自然规律,经验惯性,人才匮乏以及技术能力不足,依然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陈绍鹏和佳沃,一度被认为是一场“豪赌”。
这些年,农业领域不乏科技巨头的身影:2009年,网易丁磊宣布“进军”养猪业,随后,褚时健的橙子、潘石屹的苹果、任志强的小米等,先后登场。2010年,柳传志宣布进军农业,联想控股开始涉足现代农业投资,两年后,佳沃集团正式成立,成为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与食品产业投资平台。
8年来,风口迅速迭代变幻,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陈绍鹏和他带领的佳沃,是不多的持续坚持深耕在这一领域的科技巨头代表。
转战佳沃时,陈绍鹏就为佳沃确定了“三全模式”:整合全球资源、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和全产业链体系。这就需要佳沃从农业的最上游——育种开始,穿透完整的种植流程,建立全新的标准,并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系统、监控系统等,并在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不断验证、迭代。
2016年前后,互联网新风口生鲜电商的迅速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发生变化,但标准化问题一直是生鲜电商面临的难题。2020年,当疫情再度催热这一创业跑道——不断有新的生鲜电商拿到融资、原有的巨头开始不断布局产业链上游,巨头如阿里的盒马,也开始意识到数字农业的重要性。而此时的佳沃,已经在上游走了很长时间。
这也印证了陈绍鹏以“三全模式”切入农业全产业链的逻辑,“上游都是我们自己掌控,自己做标准化。除了水果,还有海产。拿三文鱼来说,我们直接在上游拥有渔场,产品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生产,并通过最短的链条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接着,佳沃要做的是线上线下的加速融合。陈绍鹏说,原来这条路走得慢,因为佳沃首先是希望打造源头可控的产品,把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了建立农业的上游和中游产业链条。而现在,如果一家食品企业只是依赖渠道分销,销售覆盖面变得很有限。
疫情成为佳沃改变的因素之一。陈绍鹏开始思考如何加快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消费者直接买到佳沃的产品。除了继续扩大渠道覆盖,佳沃还积极开拓直接购买通路——比如开自己的工厂店。
在他看来,这并非一场豪赌。陈绍鹏的自信来源于联想PC业务扩张的经历——过去他帮助联想PC业务建立了线上线下融合、自有渠道和分销渠道共存的销售体系,在线下除了联想授权店等分销渠道外,还有品牌直营店;在线上,除了官网销售渠道,联想还陆续开拓其他电商平台作为销售通路。
对陈绍鹏来说,不管是做联想的PC业务,还是佳沃农业,背后的逻辑都没有改变:用互联网思维思考。
曾经的荣光,帮助陈绍鹏在新一段创业中获得更大的视角,以现代的思维审视着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这也是他自谦,“相比传统农业人,为数不多的一点优势罢了”。
方方面面都要从零开始建设
————————————————
用户扫描佳沃蓝莓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包含生产基地、加工工厂、监测信息、物流运输以及销售在内的所有信息。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全程可追溯系统。
佳沃官方数据显示,以蓝莓为例,全程可追溯系统涉及158个环节、超过300人次、产生3100个字段信息量。————————————————
经济观察报: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花了多长时间,难点在哪里?
陈绍鹏:农业和其它行业不同,传统基础比较薄弱。在水果品类上,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建全程可追溯系统,大概花了6-7年时间。
第一个难点在于,中国的传统产业生态中完全没有这样的可追溯体系,我们需要从零开始。这意味着,在拿到土地后,就需要修建配套的基础设施,从灌溉、水肥一体化到田地的重新规划。这个规划还包括如改土等环节——某些地区土壤肥沃程度不高,需要花大量功夫进行改造。
基础设施的改造前后用时两年多,第一年是大改,第二年进行验证,之后再完善。紧接着就开始做精细的神经系统的活,如建设信息系统传感器、监控系统等,这些又经历了第一年建设、第二年完善优化和再验证的过程。总体前后差不多花了4年时间。
其中的难点在于,对于追踪植物来说,管理成本很高,因为我们会追踪到每一个地块。但地块划到什么样位置合适,管理成本和代价是不同的。划得细,管理成本高;划得粗,信息又不具有准确性,很难传递出有效的信息。例如我们的一片基地,河流边有几座山丘,但高地、平地的生态循环都不一样。当时,围绕怎么划分地块,团队快被我逼疯了。最后,我们定义了几个关键维度,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把地块划到合适的位置,地块标准化定义后,每个地块产出的东西就可以用一个码来追溯。
另外一个难点是,和大自然打交道,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无论养殖还是种植,改进和迭代的速度没办法实现一年迭代几轮,基本上只能是一年做一个版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花了6-7年时间,才把水果产业上游这套体系验证完。
在中游,我们实现了信息化,将上下游完全打通连接在一起,进行仓库管理。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如何从信息化走向人工智能化。
而在下游,未来要加强品牌化,让品牌有更多延展性。所以,我们基本上是从上、中、下游三方面分别建设佳沃的基础体系和平台。
经济观察报:如何走向现代农业?
陈绍鹏:联想当年希望能够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但具体怎么做,完全是我带着团队自己弄。以前,我们并不研究农业,我进来之前找了一个团队做了一些研究,他们只是宽泛地说,在大农业里有怎样的历史机遇。
现在看来,这个机遇是对的,如食品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但到底怎么干?这份研究没有回答。于是,我创立佳沃后的第一年,带团队做了一年研究。2012年,我们把“产业报国”这个理念变成真正的战略,并提出了“三全模式”。“三全模式”中的第一“全”是“全产业链”。尽管到今天还有人质疑,但这早已植入了佳沃的基因中。食品产业是生产从原料到最终入口的产品,这个链条很长,而且无法完全做到24小时封闭生产,因为人工介入到很多环节中。在这样的产业链条里,一定要从源头掌控起,把链条耦合得很紧密,把产生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品质保障最优。所以,我们坚定地认为,要做全产业链。
我们又找很多国外的案例对标,如ABCD (ADM、Bunge、Cargill、LouisDreyfus)这些大型百年农企和食品企业,也都是这么做的。我们认定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第二“全”是全球化运营。中国要养活14亿人口,食材还是要来自全球各地,因此全球化布局也是我们坚定要走的路。
第三“全”则是全程可追溯。我一直坚持全程可追溯是一个核心战略,入口的食物一定要知根知底。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全链条的信任串联起来,才能源源不断生产好产品,消费者才会热爱和忠诚于这个品牌。
经济观察报:农业是个极端复杂的系统,佳沃是怎样实现后台数据打通的?
陈绍鹏:我们的数据肯定是自己收集、自己积累的,同时也会买一些卫星遥感和气象局的数据。农业的服务体系在中国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我们需要去找公司对接,跟他们说我们的标准和要求。我们的传统农业更多是靠经验,不是借助科学手段;但做现代化农业,需要建立新的思维模式。
目前,我们旗下的鑫果佳源,就在做这样的体系。未来,鑫果佳源将从一家种植企业转型成平台型公司,并对外提供农产品种苗、农业信息等服务,如新品种幼苗、种植技术服务,其他企业种出来的水果,也可以通过这个商业化平台变现。佳沃蓝莓就是第一次尝试。
经济观察报:尽管这样的模式在国外已经有先例,但在中国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陈绍鹏:首先是标准。这些标准需要企业自己建设,而这套标准背后是企业对产业规律、农业规律和业务规律的认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通过对水土和气候的研究,决定建设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更便于在中国的产业生态里进行管理。从追溯上说,如何把链条上的数据层层传递到末梢,相关设施都需要自建。这套东西基本上都需要从零开始建设,这是最大的难点。
第二个难点在于缺乏人才。在中国,尤其是种植业,没有细分的人才市场。农业行业人才是细分化的,有人研究水肥、有人研究改土、有人研究气候、有人研究冷链等。所以,我们只能招人后再慢慢培养。
经济观察报:当年建立处女种植基地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绍鹏:我们的第一块种植基地,是青岛的蓝莓基地。刚开始我们收购了一个公司,因为它符合我们的简单画像:理解产业的链上、中、下游,跟外国产业链上的公司有合作,而且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做。
买了这家公司之后,我们几乎是从头到尾重新改造了一遍。我们先是请了一位首席科学家。在此之前,我们在美国待了3个多星期,几乎跑遍了美国的水果和农业研究机构,确定了5位科学家,最后敲定了首席科学家金锡萱博士,并说服他举家定居中国,到佳沃工作。
然后,我们从大学研究机构招聘了一批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了一支研发队伍。金博士就带领这个队伍,修建了现代化的育苗厂、示范园——我们在吉林、辽宁、安徽、成都、湖南、云南都有布局。然后是建立工程技术中心,购入全套先进设备,要让人家看到你们真愿意投钱做。每台设备都是我手写清单采购的。
如何说服这些人待在田野,也是不小的难题。我们的专家甚至是首席科学家,都常驻基地,新来的员工看到科学家们都愿意在田里作业,大家就有点信心了。我们还要不断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工作生活条件。
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农业研究相对滞后,我们又把技术骨干送到美国大学做访问研究人员,艰难培养出这样一支蓝莓育种队伍。可以说,佳沃的这支队伍是今天中国蓝莓种植水平最高、最专业的一支队伍。要知道,除了蓝莓,每一个门类都需要这样的专家队伍。人才培养是最大的难题。
可能很多人觉得,很多公司都在讲人才,但在我们这个行业,意义完全不同,人才的稀缺度、培养难度、留存
难度,都是其他行业无法与之相
比的。
经济观察报:佳沃至今8
年,有哪些经验教训?
陈绍鹏:太多了。
比如我们最初开始做
蓝莓时,第一代版本
的蓝莓有两个核心缺
陷。
第一个缺陷是品种选择。当时,我们选择了市面上最先进的版本,但没想到实验室里其实已经有更先进的品种。我们种植下去,实验室产品推出来了。这让我们意识到,建立先进品种的全球生态联盟的重要性,始终要知道人家正在研发什么,市面上存在什么样的竞争,哪些产品马上要被淘汰了。所以在那之后,我们逐步建立这样一套体系。
第二个缺陷是,我们在布局的时候,考虑了物理的气候环境,例如东北的暖棚、青岛的冷棚、青岛的露天、云南的露天,这样的布局下,就能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蓝莓供应。但后来发现,在云南,依靠海拔差异就可以实现多元丰富的气候生态——要知道,管理十个地域和管理单个地域,代价和难度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的蓝莓在云南已经迭代到了4.0版本,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品种,还实现了多期后代的布局。此外,传统蓝莓是3年挂果、5年丰产,现在我们是当年挂果,第二年丰产。由于挂果和丰产的周期极大缩短,产量很高,商业化投资周期缩短,且单产高、品质好,商业效果很好。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种植模式也不再依赖于当地土壤,气候变化对生长的影响也很小。因为我们是在智能化温室里培育,不管下雨、刮风、冰雹,品种是有体系化保障的。农业最怕极端气候,这样周期性问题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这些都是一个坑儿一个坑儿踩出来的。我们现在也腾出手,在现有版本上继续升级。
反向布局,无界企业
————————————————
二十一世纪后,传统农业的上、中、下游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仅在中游,一批现代城市周边建立了一批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加工中心,经纪人在农村收购货品的场景很快就会成为历史。陈绍鹏认为这是革命性的变化。
在下游,电商正迅猛抢占市场。入局电商,是佳沃接下来的战略,“佳沃的布局是反着来,先从上游开始。因为食品产业最核心的还是供应链,如果在上中下游供应链上没有做任何独特的改造,那么是没有竞争力的。”————————————————
经济观察报:在佳沃成立至今的8年中,中国农业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绍鹏:从宏观环境的上中下游来说,2012年左右,以联想控股为代表的工商企业或资本进入,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这个行业有人愿意投钱了,能够吸引到更优秀的人给行业带来改变。现在,很多以前在城市里工作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给上游带来了很多新技术、新观念,他们也有融资能力,能够给上游带来一些改变。
二是这些年轻人重视技术,你可以看到品种的进步,这就是技术、装备的进步。可能现在农业是一块价值洼地,但人才进来后,也有一定资金的注入,大家开始重视生物技术。其实今天,从水果产业已经可以看到,没有好的品种,很难在市场上存活挣钱。
中游也在发生变化,冷链基础设施很关键。现在,一批现代大城市周边建立了一批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加工中心,这是革命性的变化,由消费升级拉动产业升级。以前都是经纪人在农村收购,通过卡车运送到大型批发市场,再通过农贸市场流通到千家万户。
三是集约化带来规模和效率的提升,原来很多用人工的地方,现在用上了自动货架、叉车等装备,运作效率和成本下降。电商也带来了很大变化,原来是农贸市场有什么就买什么,现在网上什么东西都买得到,和消费者的距离也更近了,上游的生意可以很快触达消费者。
上、中、下游的变化,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一些领域发生了积极变化,但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如果企业化运营程度可以达到6-7成,那个时候就可以叫真正的产业升级。
经济观察报:具体到佳沃的布局是什么?
陈绍鹏:佳沃的布局是反着来的,先从上游开始布局。因为食品工业最核心的还是供应链,如果在上中下游供应链上没有做任何独特的改造,那么是没有竞争力的。
在上游品种上,我们运用更多先进的专利品种。因为食品消费也是消费的一部分,具有潮流性和时尚性,翻新速度快,因此我们会在品种上加大投入。另外,控制好食材,佳沃自己有标准。以水果为例,一种是自种,一种是合作伙伴提供,后者需要完全符合我们的产品标准。
中游,我们正在做智能化改造,将来年轻人可能都不太愿意做体力性工作,因此我们在智能化机器人上进行投资,这是一个重要的布局方向。下游,以前我们没有发力,主要依靠全渠道分销,但现在我们也即将推出自己的线上线下的销售通路。
经济观察报:这次的新冠疫情加上前段时间新发地事件,有没有改变或加深原有的想法?
陈绍鹏:这再次验证了佳沃全球资源、全产业链、全程可追溯战略是正确的。全球源头可控、短链、整个产业链条耦合得非常紧,未来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一个改变是线上线下融合。我们之前在推进,但还是慢于预期。疫情发生后,我们会加速在这个方向布局的进程,今年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变化。佳沃要做的,首先是把源头可控的好产品交给渠道销售。食品企业,如果只在自己的通路销售,在消费者层面的扩张速度一定很慢,所以我们会在别的通路继续覆盖。
但疫情发生后,我们会考虑给消费者一个通路,能够直接买到佳沃的产品。未来我们会加强建设,建设佳沃自己的销售通路,相当于佳沃自己也开一家工厂店,布局线上。
经济观察报:电商会对新发地等传统交易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陈绍鹏:我觉得用“蚕食”更准确。中国是一个市场级别特别复杂的国家,地缘广博,新发地这样的农产品交易模式依然会存在。现在,大概有5-6成的农产品交易仍然是通过批发市场运作,将来可能会降到3成,商超再替代掉一部分。但批发市场的模式,依然会覆盖那些毛细血管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很难通过新的通路去触达。而且商超自己也在电商化,线上线下融合。
经济观察报:您之前提到过农业服务平台化,这些观察和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陈绍鹏:我自己带队深入产业,每天都会思考这个产业未来的图景,边干边思考。另外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也会带来启发和指引。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下或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技术的链接变得更加容易,所有东西都会链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和生态。因此这里面,要么你成为使用者,要么成为一个模块,大家在这个平台上扮演不同角色,这是产业演进的方向。
对企业来说,要做有价值的东西,对内对外都要开放:对外融入到大的生态,对内把模块都拆开,既对内服务也对外服务——不仅仅是中台,甚至是后台,也要将自己的能力变成对外服务的能力。例如,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业务变成平台服务型,开放给外部的企业和组织,企业直接借用我的能力就可以,大家最后就会变成无界企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