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始装料,向商运迈出关键一步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
中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迎来全球首堆建设的关键节点——首次装料。首次装料是核电工程并网发电、商运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这一阶段,全新的核燃料组件被装入反应堆堆芯,是核电工程中有核试验和无核试验的分界点。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与高铁一起被并称为“国家名片”。
中核集团发布消息,9月4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在京向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颁发福清核电5号机组运行许可证。当天15时30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炉燃料装载正式开始,随着第1组燃料组件顺利入堆,标志着该机组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座新建核电站在正式向大电网供电之前,大致须经历前期筹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几个阶段,其中调试阶段包括冷试、热试、装料、并网等节点,是对核电站进行全面严苛体检的过程。在装料完成后,核电机组还需要进行反应堆临界、机组并网以及50%、87%等各功率平台系列试验,最后进行满功率试运行168小时后投入商业运行。
福清核电基地的1-4号机组于2008年11月至2017年9月间相继投入商业运行,四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过1300亿千瓦时。5、6号机组采用自主核电技术,分别于2015年5月7日和12月22日开工建设。其中,福清核电5号机组作为华龙一号的全球首堆而备受外界瞩目。
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炉燃料装载正式开始
近十余年来,全球核电建设普遍采用更安全、更经济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首堆是将一种新核电技术的创新设计转化为工程实践的过程,因为是首次实践,所以全球三代核电的首堆建设大多出现了拖期现象。按照计划,福清核电5号机组将在2020年实现并网发电。若一切顺利,这将成为全球首个如期建成的第三代核电项目。
中核集团表示,华龙一号创新采用177堆芯设计,降低了堆芯功率密度,提高了设计安全水平。为保证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炉核燃料装载工作顺利开展,建设团队充分考虑华龙一号堆芯燃料组件布局及数量的差异,开展首炉装料演练,优化装料步序,确保首炉装料的安全可控。
据央视报道,华龙一号一共获得了700余件专利和120余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利设计软件、燃料技术、运行维护技术等多个领域,而在国产化率方面达到了85%以上。
就在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宣布开始装料的两天前,四台采用融合版华龙一号技术的核电机组获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
融合版华龙一号是两大核电集团技术融合的结果。
根据官方介绍,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中国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合作研发设计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并充分利用中国目前成熟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追根溯源,华龙一号是在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基础上双方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独立出口的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型。该技术方案于2014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评审,此后,“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中核福清核电基地、中广核防城港核电基地双线落地。
但自诞生之日起,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问题始终摆在眼前。业内认为,尽管两大集团的技术路线同宗同源,均基于中国已掌握的从法国引进的M310核电技术,但具体技术参数仍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安全序列可谓完全不同。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2016年,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孕育而生。根据定位,华龙公司“致力于持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华龙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采用华龙技术的国内项目,还包括去年获得核准的中核漳州核电项目、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自主三代技术已经全面进入批量化建设时期。
巴基斯坦,是华龙一号“出海”的第一站。采用华龙一号的卡拉奇核电项目(K2、K3)是巴基斯坦国内目前最大的核电项目,厂址位于阿拉伯海沿岸、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附近,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约900公里。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还在2017年签署了恰希玛核电5号机组商务合同,这是华龙一号“走出去”的第3台核电机组,也是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7台核电机组。
在英国,2015年10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共同投资建设英国欣克利角C、塞兹维尔C、布拉德韦尔B三大核电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将使用华龙一号,由中广核控股、法电参股建设。根据英国核安全监管规定,在英国使用新核电技术建设核电站之前,要进行通用设计审查。今年2月,中广核宣布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进入最后阶段。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