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镇边堡村脱贫之后:“我们的目标是打造4A景区”
500年前的山西大同,狼烟四起、杀声震天,蒙古游牧势力时常侵扰。
大同境内阳高县长城乡的一个小村由此得以兴起,这个村就是后来的“镇边堡村”。从村名就可以想象其当年战时的重要性。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的镇边堡分守长城21里、边墩30座、火路墩6座,是明代大同镇边墙五堡的重要关口,有“大同边堡五百八、说好就数镇边堡”之说。
除了长城遗址,当地还有许多千年古树、石炮、石雕、石碑等旅游资源,加上便捷的交通,镇边堡村也因此被山西省旅游局命名为“旅游名村”。
这几年,镇边堡村又出名了。这里不仅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阳高段的起点,更是山西省“以旅游业持续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样板。
9月7日,第一财经记者随交通运输部2020年“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在镇边堡村了解到,靠着政府投资,2013年,该村拿出2000多万元,修复了镇边堡东西堡门和明代一条街。2018年又拿出3000多万元,整顿了村容村貌,完成了地下水管网铺设,并修建了沿城堡外围循环路。之后,镇边堡村再投资3600万元,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新建仿古住宅188套,配套了硬化路、路灯和道路绿化。
如今的镇边堡,又有了高大的城堡墙壁、平坦的古街、一家挨着一家的商铺和完整的瓮城。随着旅客的增多,乡村餐饮、住宿、集贸市场红红火火,创业孵化基地、边塞古堡摄影基地等落户,沉睡了几百年的古堡变成了“金窝窝”。
9月7日,镇边堡村老街景观。摄影/章轲50多岁的村民渠义,家门口就是古长城,如今,他也尝到了旅游开发的甜头。2014年,渠义被县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他家5口人,养了两只羊,主要靠种地,全家年收入仅有一两千元。
2015年初,渠义借了1万元,买了20只羊,扩大种植面积,种植玉米、小杂粮和土豆。玉米是用作羊饲料的,去年,渠义卖羊收入超过3万元。他还当起了护林员,年收入1.4万元。
近年来,渠义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了。依靠国家的小额贷款政策,渠义贷款5万元成立了养畜合作社,一年有3000多元的分红。
王阅斌是镇边堡村的青年农民。在村民们的眼里,王阅斌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敢闯敢干。
2018年,王阅斌的“长城长”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被政府列入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引进涉农帮扶资金55万元,还获得了98万元贷款。拿着这些钱,王阅斌建起了存栏1000只的肉羊养殖场,带动附近7个村的贫困户加入。2018年和2019年共为贫困户分红20.8万元。
2014年,镇边堡村有贫困户161户330人。但到了2018年,整村脱贫了。
“村容村貌和步行街的建设还在施工中,也许要不了三年时间,镇边堡古堡旅游区就能完全建成了。我们的目标是把镇边堡村打造成4A级景区。”站在镇边堡高大的门楼上,村党支部书记渠启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到那个时候,村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
在镇边堡村采访时,有专家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与人们熟知的八达岭、老龙头、嘉峪关的长城不同,大同地区的长城没有高耸的敌台、坚固的楼橹、厚实的青砖墙体,“颜值”和“气场”不够高、不够足,但却是研究长城文化的宝库。
由于地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界带,大同的历史与“边塞”二字紧密相连。从赵武灵王北扩到汉武大帝北征,从北魏守护京师到盛唐出击突厥,从明代抵御蒙古铁骑到民国商道驼铃声响,大同长城是中国边塞历史脉络的见证,有太多的历史大剧在此上演。
9月7日,正在建设中的镇边堡新村。摄影/章轲9月7日,镇边堡村党支部书记渠启在接受记者采访。摄影/章轲专家介绍,这里的长城不是简单的一道墙,它是兼具攻守特征的军事防御体系,平战结合、军民一体。历史上,伴随大同长城的不只征战的狼烟,还有民族融合的炊烟,茶马互市、板升屯堡、蒙汉通婚,使长城内外的民俗丰富多样。
这里不少地段山清水秀,植被覆盖良好,“长城+风光”“长城+文艺”“长城+民俗”“长城+休闲养生”“长城+体育”“长城+研学”等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空间巨大。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镇边堡村所在的长城乡,依托长城墩台、古堡多的优势,大做农旅融合发展的文章,按照“特色旅游规模化布局”,打造了农业观光、农业采摘、赏花休闲等多种涉农产业。
镇边堡村等村落还在古长城地段种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收入的油菜和杏树。春季杏花开放,粉黛一片,馨香入鼻;夏季油菜花绽放,金黄璀璨。杏花、油菜花形成了花海,长城墩台掩映在花海中,游客既能赏花又能观长城。
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包括镇边堡村在内,长城乡仅农家乐、农家客栈、娱乐场所就有100多家。在精准脱贫中,建档立卡户都尝到了旅游产业的甜头,数十个贫困户家庭靠开店铺或在旅游区打工,月均收入在四五千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