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国“脱欧”进入38天关键期,约翰逊强硬表态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从2016年6月公投算起,英国“脱欧”已经拖了4年。本周,英欧即将举行第八轮“脱欧”贸易谈判——同时也是日程表上最后一轮谈判。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当地时间9月7日报道,6日,英国首相约翰逊给出期限,若英欧双方无法在10月15日前达成协议,英国将退出“脱欧”谈判,接受“无协议脱欧”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接下来38天将对“脱欧”协议谈判尤为关键。
约翰逊一直是“脱欧”强硬派,上周五(4日),他也曾表示,就算“无协议脱欧”,英国也将继续“繁荣”。
今年1月31日,英国结束了长达47年欧盟成员国的身份,正式退出欧盟,并进入为期11个月的“脱欧”过渡期,在此期间,英国必须与欧盟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否则将面临“无协议脱欧”的局面。如今,“脱欧”过渡期时间已所剩无几,但由于双方在政府援助自治权、捕鱼权、公平竞争等领域分歧重重,谈判始终未见进展。
而就在约翰逊6日表态的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三名消息人士话说,英国计划于9日公布一份“内部市场法案”,这项法案将破坏去年10月英欧双方签署的“北爱尔兰协定书”,让本已陷入僵局的谈判雪上加霜。
英国《金融时报》:约翰逊称无协议“脱欧”,英国也能“繁荣”
这份协定书在北爱尔兰关税、海关、贸易等方面的待遇做出了规定,旨在避免北爱尔兰地区出现“硬边界”。但其中部分内容引发了英国“脱欧派”人士的不满,指其有损英国主权。
根据协定书中的一项条款,欧盟关于国家援助的法律将适用于英国在北爱尔兰的货物贸易,这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义务将任何可能影响该地区企业政府援助的决定通知欧盟。此外,协定书的另一项条款规定,北爱尔兰企业将货物运往英国本岛时必须进行出口申报。
“脱欧派”人士表示,这些规定违背了限制了北爱尔兰“自由出入”英国市场,是对英国“完全收回主权”的破坏。
“我们不会成为欧盟的附属国。”上周六(5日),英国“脱欧”事务首席谈判代表弗罗斯特(David Frost)声称,英国希望能在“关键领域掌控自己的法律”,但遭到了欧盟的拒绝。弗罗斯特还表示,英国不会在法律的基本原则上做出妥协,不会接受任何让欧盟控制英国资金运作的条款,因为这是英国作为“独立国家”的意义所在。
尽管法案具体条文尚未出台,但英国媒体对新法案条款做出了预测。《金融时报》预计,“内部市场法案”将规定只有英国商务大臣才有权决定是否向欧盟通报政府援助,同时英国政府部门也能够利用新立法,来限制当事人通过英国法院对相关政府援助提起诉讼。而根据双方达成的现有协议,在协议范围内的政府援助都应该通知欧盟。
而对“北爱尔兰协定书”中关于货物申报的内容,《金融时报》预计新法案也会有相应条款进行干预,让北爱尔兰企业在向英国本岛运送货物时,不必进行出口申报。
与《金融时报》观点类似,BBC认为,新法案将让英国政府部门部长有权取消有关货物出口申报,同时还将明文规定,向欧盟通报政府对企业援助的做法,将只适用于北爱尔兰地区的企业。
英国可能立法削弱已达成协议内容的举动,显然加剧了英欧双方谈判的紧张局势,降低了外界对达成协议的预期。受此影响,本周一(7日),英镑兑美元汇率下跌约1%,跌至1.32美元以下;英镑兑欧元汇率也下跌约1%,跌至1.12欧元以下。
对英国立法削弱协议的做法,欧盟方面立场强硬。欧盟首席谈判代表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警告称,英国必须遵守去年达成的“脱欧”协议的条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她相信英国政府会履行“脱欧”协议,因为“这是国际法规定的义务,也是未来开展合作的前提。”爱尔兰外交部长西蒙·柯文尼(Simon Coveney)则指责称,英国此举将是在推进“脱欧”谈判中“一种非常不明智的方式”。
面对欧盟方面“破坏协议”的指责,英国政府一些官员则坚称仍将履行协议。上周日(6日),英国环境大臣乔治·尤斯蒂斯(George Eustic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金融时报》报道可能有些“夸张”,已经达成的“北爱尔兰协定书”仍将作为英国“脱欧“的一部分。英国首相发言人詹姆斯·斯莱克(James Slack)也坚称,英国政府仍然“完全致力于”遵守“脱欧”协议,新法案的目的是“消除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并确保政府始终能够履行其承诺”。
在双方谈判即将开展之际,英方频繁对欧盟施压,约翰逊甚至公开声称英国已做好无法达成协议的准备。英国欧洲研究小组副主席大卫·琼斯(David Jones)对约翰逊的说法表达了支持,他表示:“我们应该做好准备放弃谈判,按照WTO条款(与欧盟)进行贸易。”
英国《卫报》指出,有批评人士认为,在即将进行贸易谈判之际向欧盟施压,推动新法案,是英国的谈判策略。《卫报》还透露,根据他们获得的一份欧盟总部发往各成员国的电报,欧盟怀疑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渔业、政府援助等关键问题上迟迟不肯妥协,是为了使谈判拖到最后一刻,以便达成有利于自己的协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