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年的结构牛行情中,科技股表现抢眼,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科创板备受瞩目乘风破浪,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不断增长。
工银瑞信指出,今年以来在经济预期不佳、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中美股市上的科技股均跑出了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估值抬升是核心推动因素,确定性强的龙头公司出现估值溢价。科创板过去一年估值溢价较主板更明显。随着科创板个股解禁,估值承受一定压力。科创板投资宜淡化短期估值扰动,从中长期角度具备成长性的赛道中,自下而上寻找机会。
首先,中国经济要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目前,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研发投入规模持续提升,但从占GDP比例看,较全球头部典型的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可提升空间仍十分充足。而科创板主要为重研发、盈利周期长的高新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便利,未来将直接受益于这一提升过程。
其次,科创板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门槛明确,由于考核标准相对分散化,能够为很多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上市机会。所以,从上市数量以及细分行业来源的视角,拥有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未来在科创板上市的规模,将会呈现较大数量级。
第三,历史发展经验表明,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资本市场中,科技产业都呈现长周期成长性。例如,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信息产业在国内GDP中的占比由2.17%提升至3.39%,TMT行业在A股总市值中的占比由7.47%提升至17.02%。相比美股,目前国内(含A股和港股)科技股市值的总量、占比都仍然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从资金配置的角度,目前科创板仍处于低配状态。随着科创50指数的推出,科创板基金备案、发行加速,增量资金入场,科创板关注度将持续提升。
从潜在增量细分市场的角度,工银瑞信指出,未来科创板三类产业值得关注: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二是相比海外,有进口替代或结构补强需求的产业;三是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增量产业。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TMT、先进制造业和医药行业,工银瑞信一一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于TMT行业,目前美国在半导体、云计算两大高附加值领域地位稳固,中国在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中游制造环节优势明显。未来国内的上游半导体、下游云计算两个领域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国产替代是半导体行业未来5年最主要的成长空间来源。我们估计未来5年的进口替代对上市公司的收入拉动约700亿美元,估算对应利润13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云计算以10%左右的速率稳步增长,渗透率接近6%,仍有规模替代空间;从渗透率和应用成熟度角度,中国云计算发展仍滞后北美3-5年,目前仍维持30%+的高增速。
5G方面,工银瑞信指出,长期来看,5G作为新一代基础设施,对科技领域有长周期的拉动。基站、终端、内容等各个主要环节上,国内都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019年以来,5G开启新一轮科技浪潮,中国厂商引领全球,国产替代进度加速,中国公司有10至20倍潜在成长空间。
数据显示,科创板开板一周年,共有56家TMT公司成功上市,总市值达到1.9万亿元,板块的引领性和示范性显著。目前在科创板鼓励清单内、尚未上市的TMT龙头公司潜在市值在3万亿元以上,考虑新兴领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估算后续上市公司增量市值潜力在5万亿以上。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目前已经登录科创板的标的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重要主题之一,涵盖工业机器人、物流自动化、汽车电子自动化、机器视觉、激光、轨交装备、锂电设备等细分领域。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国情,可以分成两个维度来看:一是自主可控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产业的上游,对很多产业的发展起着卡脖子的地位,特定领域专用设备的发展更值得资本市场关注,如信息电子领域用的半导体装备、军工航空领域用的3D打印装备等。二是中国市场具有特殊性,包括工程师红利、规模效应、产业集群、供应链优势等,打破了很多国外优势的赛道或者竞争壁垒,代表如工业机器人以及激光器领域。因而无论是通用设备还是专用设备,都会有一批优秀的装备制造业公司陆续登陆科创板。
对于医药行业,工银瑞信认为,随着国内人才队伍的加强和企业持续研发投入,医药众多领域已经逐步实现技术追赶,国产替代进程在持续中。同时,医改的深入推进,倚靠研发创新积累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越发具备竞争优势。近几年新药临床申请不断增加,很多研制创新药的创业公司在一级市场融资活跃,医疗器械里的研发创新型公司也逐步形成优势,未来将有大量的标的可能在科创板上市。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