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9月13日,明天就是当今这个世界最大且唯一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卡特尔”——欧佩克(OPEC)组织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
60年为“一甲子”。年轻时候喜欢武侠小说,常常看到的场景是:小说男主人在某个山洞、某个峡谷突然碰到了高人、捡到了本奇书,然后照着“武功秘籍”练了两三天后,便因奇遇奇缘“陡增了一甲子的功力”!
如今,一甲子过去了,不知欧佩克的“功力”见长了没有?实际上,OPEC的网站早早打出了纪念其成立60周年的Logo,Logo的标语也很给力:“
60年,成功的过往,可持续的未来”(60 Years: Successful Past, Sustainable Future)
。看到这个,我们不禁要问,OPEC的过去算成功吗?其未来可期吗?
(OPEC成立60周年官方宣传Logo)
但不管怎么样,OPEC还算是成功活下来了,而且直到现在活得似乎还不错。一甲子,花开花又落。面对未来更加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OPEC这艘“超级油船”,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
OPEC的创立:我们要记住两个人
1960年9月10日至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个石油生产与出口国的石油部长齐聚伊拉克巴格达,召开五国部长级会议,其核心目的就一个——如何对付埃克森(彼时叫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等超级大石油公司在石油标价上的垄断,以及在石油生产上的霸道。会议的最后一天,也就是9月14日,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诞生了,这就是OPEC。参加会议的这五个国家自然就成了OPEC的创始成员国。
而OPEC成立的始作俑者其实就是两个人:
时任委内瑞拉石油部长胡安﹒阿方索和时任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卜杜拉﹒塔里基。
是这两个堪称伟大的石油部长,一拍即合,共同筹划并推动发起成立了OPEC。
OPEC的酝酿。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苏联石油工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5年间产量翻了一番。到50年代末,苏联已超过委内瑞拉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出口大量增加,且售价比市场标价低。被以石油“七姊妹”为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们视为严重挑战,除了由政府设法限制苏联原油的进口外,它们只能以削价来对付。但如果只减售价,削价的全部损失都由公司承担。所以它们必须要削减标价(Benchmarking Price),以便把一部分削价损失转嫁给产油国。
1959年初,英国石油公司带头把石油标价降低10%,即每桶8美分。一家大公司轻而易举地砍掉了众多产油国的国民收入。产油国愤怒了。
几个月后,阿拉伯第一次石油大会在开罗召开,委内瑞拉石油部长阿方索以观察员身份与会,各大石油公司也有代表出席。英国石油公司压低标价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谴责。
经《石油情报周刊》记者&创始人雅布隆斯基牵线搭桥,阿方索同与会的沙特石油部长塔里基见了面,二人一见如故,非常投机。
于是他们约请了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的石油代表一起找了一个偏僻地方秘密地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份这几位个人签名的联名建议书,送给各产油国政府。
建议书上表达的主要意见是:
由各产油国政府组成一个石油咨询委员会,共同捍卫标价;各国成立自己的石油公司,建立自己的炼油厂,提高一体化程度,确保自己的市场;把现在已经争取到的同外国石油公司对半分成,改为六四分成,增加收益。这个小型讨论会成了欧佩克成立的筹备会。
OPEC成立的导火索。
1960年7月,埃克森公司董事会在纽约举行,讨论是否再次降低标价。新上任的董事长门罗•拉思伯恩主张再次把标价降下来。会上争论激烈。公司董事、驻伊朗财团代表霍华德•佩奇坚决反对。佩奇在中东多年,长期是埃克森公司的中东协调人,深深了解中东正在迅速增长的民族主义思潮。他说中东许多人在痛骂跨国石油公司,人们不能忍受外国人控制中东国家的经济命脉。他认为,伊拉克石油公司和阿美石油公司的命运长久不了。佩奇认为,降低标价必然减少中东产油国的收入。这件事必须事先同中东国家商量,决不可单方面行事。但是拉思伯恩听不进去。1960年8月9日,他单方面突然把中东石油标价每桶下降14美分。在中东的其他大跨国公司随即也都把标价降了下来。中东国家再次被激怒了。
欧佩克的成立。
事件发生后,在阿方索的极力推动下,伊拉克、沙特、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的石油部长赴巴格达开会,共商对付的措施。同时,有的石油公司很快意识到,压低标价可能犯了大错。1960年9月8日,壳牌把标价提高了2~4美分。但为时已晚。
1960年9月10日,五国代表抵达巴格达。卡塔尔代表以石油出口国观察员身份与会。14日,占全球石油出口量80%的五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欧佩克的成立宣言宣布,它的目的是保卫标价,也就是把标价恢复到削价前的水平。
成员国认为,各大石油公司必须在对成员国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油价问题上同成员国进行协商。他们还主张在世界上建立一种“生产调节”制度——这实际上是阿方索的主意。
后来,《委内瑞拉的石油政治》一书的作者、美国人富兰克林·特格韦尔(Franklin Tugwell)对阿方索关于石油问题的思想进行一番研究之后,将之归纳为以下几条:
(1)资源保护。
(2)把税款定在尽可能高的水平上,以便保证国家从资源开发中得到合理回报。
(3)充分反映石油“本质”价值的高油价。
(4)控制产量,延长石油资源的寿命;石油收入应按比例增加以适应经济的有效利用。
(5)为实现这些目标,应建立公开的规章制度,并在国内和国际上控制石油工业。
阿方索的上述思想为OPEC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核心是第5条:由产油国自己管理本国的石油工业,并以某种组织形式和手段维护第三世界产油国的利益。
欧佩克成立后的头五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1965年9月1日,OPEC总部移至奥地利维也纳。
(以上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清泉的第一本书《感悟石油》,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OPEC的运转:60年历史的回望
OPEC成立后不久,其成员国迅速扩展至13个,高光时期,成员国达到15个,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其中,有些成员国由于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而不得不选择退出,比如印尼;有个别成员国基于国家利益和国际政治气候,选离开,但后来又“后悔”了,决定重新加入,但数年后,又决定离开,这个国家就是厄瓜多尔。截止目前,OPEC共有13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
弹指一挥间,一甲子过去了,这里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看看OPEC的过往,领略其花开花落。
1960年代。
这十年正值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去殖民化”运动,伴随着许多新独立国家的诞生。彼时,国际石油市场主要由“七姐妹”主导,并且与前苏联(FSU)和其他中央计划经济体(CPE)基本上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冷战时期,全球石油市场也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彼时,OPEC建立了集体愿景,确立了目标并设立了秘书处,首先是在日内瓦,然后是1965年在维也纳。OPEC于1968年通过了“成员国石油政策声明”(Declaratory Statement of Petroleum Policy in Member Countries),强调了各成员国为了国家利益而对其自然资源行使永久主权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到1969年,OPEC成员数量增加到10个。
1970年代。
OPEC在这十年中扬名天下,直到现在依然为外界所津津乐道的“石油禁运”“石油武器”便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这一时期,OPEC成员国基本控制了其国内石油工业,并在国际市场上的原油定价中获得了重要发言权。
1973年爆发的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产油国向美欧级日本等发生国家发起的石油禁运,以及1979年爆发的伊朗革命,导致石油价格两次急剧上涨。
1975年,OPEC在阿尔及尔举行了第一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其职权范围进一步扩大,峰会呼吁着力解决困境、并保持国际经济发展和稳定。1976年,OPEC建立了“国际发展基金”。这一阶段,由于油价高企,石油收入暴涨,成员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沙特、伊拉克等国现在仍在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就是那时候建设的。到1975年,OPEC成员增加到13个。
1980年代。
80年代开始,国际油价开始走下坡路,直到1986年出现大跌,这主要是当时全球发达经济体出现“滞涨”导致石油供应过剩、而沙特这一OPEC领头羊又大幅增产导致的。其背后原因是,OPEC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份额大幅下降,石油总收入下降到此前峰值的三分之一以下,这给许多成员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80年代末,国际油价开始回升,达到初期的一半左右,OPEC市场份额开始恢复。
在生产和价格机制上,OPEC各成员国之间引入了“产量天花板”(Group Production Ceiling)和“定价参考篮子”(ReferenceBasket for Pricing);
同时,启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对话与合作,国际石油市场开始稳定。
1990年代。
90年代初,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大动荡大挑战,海湾战争爆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这一时期的油价波动幅度反而不如70、80年代剧烈,这部分得益于OPEC的及时行动减少了几次重大地缘政治时间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
但这一阶段石油市场总体疲软,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和1998-99年北美出现暖冬,市场供应过程,导致油价又回到了1986年的10美元/桶上下的水平。
这期间,全球化开始加速的同时,气候变化这一话题进入人类视野,1992年联合国里约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后,低碳环保增加了对OPEC成员国的压力。
2000年代。
这一十年是油价疯长的十年。虽然OPEC创新实施了“油价带”机制(oil price band mechanism)一定程度上在初期帮助稳定了原油价格。但由于市场力量、投机活动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2004年油价开始步入快速上涨通道,并在2008年中期达到了创纪录的147美元/桶以上。随后,全球金融风暴来临,油价在数月内陡降至40美元/桶。此次石油危机应对过程中,OPEC在供给侧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OPEC分别于2000年和2007年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和沙特利雅得举行第二届和第三届峰会,一定程度上帮助稳定了能源市场。这期间,安哥拉于2007年加入OPEC,印尼于2009年退出OPEC。
2010年至今。
最近十年的情况业界人士相对比较了解了,石油市场的主要风险还是全球经济的表现。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叠加国际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增大,全球石油市场跌宕起伏。整个十年中,石油价格在2011年至2014年中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之后由于投机过度和供过于求等因素,导致价格在2014年断崖下降,2015年以后,石油市场进入低景气周期。这一期间,2015年底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对整个油气产业产生重大影响,OGCI(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成立。
OPEC为拯救油价,全力寻求市场稳定,一个重大突破和新动向便是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建立了常态化的“协同减产机制”,维也纳联盟应运而生。
以上便是OPEC作为一个国际能源组织的60年。可以看出,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风起云涌、拨云见日,OPEC的“石油权力”得到空前提升。其余大部分时间,OPEC在沙特、伊朗等核心产油国的影响下,特别在沙特的“操纵”下,主要发挥着石油市场的“调节器”“稳定器”作用,其对稳定油价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OPEC的未来:如何处理好“三角关系”
2020年是个分水岭。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叠加大国博弈加剧,既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遭受重创,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石油产业发展、市场供需模式亟待重塑。
2020年已经见证了全球石油市场数个“创造历史”的事件,包括疫情严重时期石油消费量同比去年骤降25%以上,也包括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负油价。另外,由于美国重新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成长为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大规模出口油气在望。
全球油气市场供给侧已由OPEC和非OPEC主导的“双轮驱动”转变为由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发达产油国、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和以俄罗斯为首的前苏联地区产油国竞合的“三驾马车”。
今年上半年,美国、俄罗斯和沙特联手应对石油市场的至暗时刻,就是三驾马车发挥作用的明证。
未来较长一个时期,面对美国、沙特、俄罗斯这种结构性的“三角关系”,OPEC将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定位自己、采取怎样的策略,是OPEC尽快需要明确的。
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形:一是OPEC在“三角关系”中保持独立,成为单独的一极,继续发挥有效的“机动生产者”角色,这当然是广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所乐见的;二是在美国的压力和软硬兼施下,OPEC不得已维美国马首是瞻,这种可能性很大,作为OPEC领头羊的沙特,其国家安全和王室政权的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美国,关键时刻,沙特还得与美国保持一致;三是在“三角关系”中两面下注,搞“平和外交”,某个时期与俄罗斯联合对付美国油气生产商,某个时期又与美国联手打击俄罗斯,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不管怎样,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是OPEC的生存之本。
(OPEC官方网站关于其成立60周年的宣传)
最后,清泉想说,不管你是不是石油人士,你必须承认,过去的60年,OPEC于全球石油界、乃至这个世界而言,确实是一个“超级存在”。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能源国际组织,在一甲子的石油江湖上,OPEC掀起的风浪一直在影响和改变全球政经格局。作为一个由众多发展中产油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影响力堪比一些发达国家和超级大国鼎力支持的国际机构。当然,全球政经格局也一直在规制和约束OPEC的行为,OPEC内部也经常遭受其成员国之间相互“欺骗”的“囚徒困境”。甚至某些时候,外界感觉它可有可无,因为OPEC经常为组织中的强势生产国所“绑架”,有时难以体现其独立性公正性。
但总体而言,OPEC作为广大发展中产油国的一个“国际舞台”,过去60年在稳定石油价格方面功不可没,而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至关重要。
OPEC,一路走好。希望下一个60年,你还是你。
(作者:油涌如泉,本文首发于“清泉能源SpringEnergy”,部分内容来自OPEC官方网站,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原标题《“一甲子”的江湖,欧佩克花开花又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